抗肿瘤抗生素及耐药对策.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肿瘤抗生素及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博来霉素肿瘤细胞多药抗性的特征丝裂霉素C其他类别的抗生素抗肿瘤细胞多药抗性的新药开发策略1.1柔红霉素、多柔比星1963年发现了柔红霉素的抗肿瘤作用。之后有发现了其他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如多柔比星(阿霉素)、阿克拉霉素等蒽环类DCBA01作用机制:02与DNA的嵌入形成2:1的复合物03功能基团:04B-D:嵌入环05A环:锚链作用06氨基糖:与活性有关蒽环类蒽环类2双嵌入类化合物双柔红霉素WP631、WP652丙霉素A、刺霉素(非蒽环类)13蒽环类抗生素的其他作用机制2与脂质的亲和力3多柔比星是一种弱碱,它与线粒体中的心磷酯(CL)高,影响NADH脱氢酶等酶的活性,能产生心脏毒性4钙浓度与膜去极化5影响线粒体对钙离子浓度的维持作用,影响心肌质网收集钙的作用蒽环类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01与Fe3+形成ADR-Fe(Ⅲ)复合物损害心脏的收缩和节律性02产生氧自由基03体内经线粒体代谢后产生半醌自由基,导致细胞发生凋亡04蒽环类丝裂霉素C此外,选择性抑制DNA合成、重组和断裂染色体,姐妹染色体单体交换,诱导细菌SOS效应1950年日本科学家在微生物发酵液中发现了丝裂霉素C(MC)治疗乳房、肺、前列腺癌症的联合化疗。专一性抗结肠癌011作用机理02代谢后通过与DNA交联,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类似于烷化剂的作用032丝裂霉素的还原性药物活性04人们通过对丝裂霉素产生菌的自我保护机制的研究中发现,MC对肿瘤缺氧部分有专一性活性,与放疗联合治疗对实体瘤的疗效好053由MC导致的DNA烷化和交联机制丝裂霉素C2.4MC及其衍生物的还原活化途径01在对苯醌有活性的酶的作用下,MC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与DNA反应的物质、更好地与DNA发生交联02丝裂霉素C衍生物简介032,7二氨基丝裂烯(苯醌甲基类化合物)04KW-2149、BMS-181174(二硫取代类似物)05FR66979、FR673、FR900482(一种链霉菌属发酵液中提取的发酵产物)06丝裂霉素C2.5丝裂霉素C与DNA交联的原理丝裂霉素C博来霉素3.1日本微生物学家梅泽宾夫首先从轮枝链霉菌中提取到的抗肿瘤药物——博来霉素,1972年确定了它的结构式,属于糖肽类抗生素培罗霉素、平阳霉素(博来霉素A5)、博安霉素(博来霉素A6)为其重要的衍生物。泰莱霉素,印度斯坦链异壁菌的发酵产物,第三代博来霉素博来霉素博来霉素3.2作用机制这类抗肿瘤药物主要通过断裂DNA分子产生抗肿瘤作用体内活性成分:博来霉素-金属-O2-复合物放线菌素D:与DNA双链紧密结合,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01烯二炔类抗生素——卡利霉素等:经代谢后与DNA小沟作用,断裂DNA02链黑菌素:柔毛链霉菌的发酵产物,氨基苯醌类抗生素,与金属离子络合形成复合物,断裂染色体、细胞毒性强03其他类别的抗肿瘤抗生素21多色霉素:与DNA大沟作用,与黄曲霉毒素类似云南霉素、力达霉素:国产抗肿瘤药物丙霉素A,棘霉素:与双柔红霉素作用机理类似色霉素:先在Mg2+的作用下环化,再嵌入DNA富含GC的区域,形成色霉素-DNA复合物43其他类别的抗肿瘤抗生素STEP1STEP2STEP3STEP4肿瘤细胞多药抗性(MDR)哺乳动物细胞对一些特定的细胞毒产物具有耐药性,并且能发展成对在临床上所用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的耐药性5.1MDR的证明:交叉耐药性、药物转运、P-糖蛋白、MDR细胞表型肿瘤细胞多药抗性的特征015.2MDR分子遗传学05人体有两个P-糖蛋白基因家族MDR1和MDR2、这些基因的表达与MDR现象密切03具有MDR的细胞,能在电镜下观察到染色体异常区域,如甲氨蝶呤耐药小鼠细胞,表现为P-糖蛋白基因扩增的异常02基因扩增细胞遗传学04P-糖蛋白基因家族肿瘤细胞多药抗性的特征

文档评论(0)

136****077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