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植物意象例释.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植物意象例释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植物意象例释,欢迎

大家学习!

植物意象:松柏

孤直、顽强、高洁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

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例1: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例2: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

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例3: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

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例4: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

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

质。

例5: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植物意象:菊花

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

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

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例1: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例2: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

的追求。

例3:宋人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例4: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

靥照泥沙”

例5: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

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

植物意象: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

表达爱情。

例1: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

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

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

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例2: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

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

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植物意象: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

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

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

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

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

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

儿”的诗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

《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

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

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

“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

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

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

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

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5:《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

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

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

俗成性。

文档评论(0)

178****10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8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