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针对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增长在2020年翻一番,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三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1.模型的建立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经济指标作为研究对象;用总就业人员数〔〕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资本投入:用价格指数〔〕去衡量消费需求。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这里的被解释变量是Y:国内生产总值,与Y-国内生产总值密切相关的经济因素作为模型可能的解释变量,它们分别为:代表社会就业人数,代表固定资产投资,代表消费价格指数,代表随机干扰项。模型的建立大致分为理论模型设置、参数估计、模型检验几个步骤。如果模型符合实际经济理论并且通过各级检验,那么模型就可以作为最终模型,可以进行结构分析和经济预测。
1.1理论模型确实定
通过变量的筛选,最终确定以下变量建立回归模型。被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解释变量::代表社会就业人数,:代表固定资产投资,:代表消费价格指数,
另外,从经济意义上讲,变量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且,就直观上来说,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都是相关的。
表1: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1980-2009数据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现价〕/亿元
年末从业人员数/万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1980
4545.623973
42361
910.9
107.5
1981
4889.461062
43725
961
102.5
1982
5330.450965
45295
1230.4
102
1983
5985.551568
46436
1430.1
102
1984
7243.751718
48197
1832.9
102.7
1985
9040.736581
49873
2543.2
109.3
1986
10274.37922
51282
3120.6
106.5
1987
12050.61513
52783
3791.7
107.3
1988
15036.82301
54334
4753.8
118.8
1989
17000.91911
55329
4410.4
118
1990
18718.32238
56909
4517
103.1
1991
21826.19941
58360
5594.5
103.4
1992
26937.27645
59432
8080.1
106.4
1993
35260.02471
60220
13072.3
114.7
1994
48108.45644
61470
17042.1
124.1
1995
59810.52921
67947
20019.3
117.1
1996
70142.49165
68850
22913.5
108.3
1997
78060.835
69600
24941.1
102.8
1998
83024.27977
69957
28406.2
99.2
1999
88479.15475
70586
29854.7
98.6
2000
98000.45431
72085
32917.7
100.4
2001
108068.2206
73025
37213.5
100.7
2002
119095.6893
73740
43499.9
99.2
2003
135173.9761
74432
55566.6
101.2
2004
159586.7479
75200
70477.4
103.9
2005
185808.559
75825
88773.6
101.8
2006
217522.6698
76400
109998.2
101.5
2007
267763.6588
76990
137323.9
104.8
2008
316228.8248
77480
172828.4
105.9
2009
343464.6903
77995
224598.8
99.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首先,检查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成立。观察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散点图。
图1: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散点图
由图中趋势线可以判断,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之间根本呈线性关系。
图2: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散点图
由图中趋势线可以判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根本呈线性关系。
图3: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散点图
由图中趋势线可以判断,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之间根本呈线性关系。再通过变量之间的相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