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目录;历史背景;本篇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在他生前未曾发表。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人物简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年7月28日-1872年4月13日),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
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但他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唯物主义依然是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内容解读;指旧唯物主义,既包括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也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的唯物主义等(注:庸俗唯物主义不是旧唯物主义)。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16—18世纪英法等国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机械的唯物主义以及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解读:
首先,批判了所有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将研究的客体认为是与人类活动毫无关系的,仅仅是反映与被反映而看不到改造与被改造的方面。
其次,批判了唯心主义虽然看到了人的能动性,但是却将其过度夸大,看作是独立于客观世界的精神。
最后,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没有正确认识人的实践,将其与狭隘的犹太人牟利经商的活动等同起来;同时认为人的活动仅仅是理论的活动。这两点描述的是其实践观点的缺陷。
;康德认为现象在“此岸”,本质在“彼岸”,本质是不可认知的“自在之物”,因此只能停在此岸,不能到达彼岸。;三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解读:
否定了旧唯物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强调要看到人在实践中改造自己也改造着社会环境,教育与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基础就是社会实践。
;神的宗教世界和人的现实世界;
解读:
肯定了费尔巴哈看到了宗教世界是世俗世界异化的产物,但是没有提出其社会根源、如何解决即消灭宗教世界的正确途径。
马克思提出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才盾来说明,具体指阶级矛盾导致社会不平等带来的压迫,因此人们寻求虚幻的寄托来达到心灵的满足。
因此要消灭“神圣家族”,就要在“世俗家庭”中通过革命实践去改造现实世界,消除阶级对立剥削和压迫。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解读:
这句话指费尔巴哈反对和批判黑格尔把绝对观念作为哲学研究对象,主张哲学应研究自然界和现实社会。但他不是把人的活动首先看作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这就必然使他和其他旧唯物主义者一样,在社会历史领域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因此,消极的直观性是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认识论根源。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所以,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解读: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这是对宗教的致命一击。但他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却是错误的。实际上,人的本质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经济、政治、思想等各种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则集中表现为阶级关系。
他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离开了历史发展进程,离开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来考察人的本质,把人看成是超历史、超社会的抽象的人类个体。第二,把人的本质理解为所有的人都具有的某种共同属性。理解为人生来就有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七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解读:
费尔巴哈所分析的那种不属于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超历史时空的、超阶级关系的人在现实中是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