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pdfVIP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源期刊网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者:张亦飞

来源:《文理导航》2020年第05期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实的重要手段,以“遗传的分子基础”单

元教学为例,通过重温史实、建构模型、问题串联、挖掘社会热点等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

地位的回归,并最终帮助学生发展与提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遗传的分子基础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教师围绕生物大概念组织并开展教学活

动。对于教师来说,实现这样的教学任务是一个新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教师对生物学核心素养

和大概念有清晰的认识,更应该在教学设计时能超越传统的课例设计,开发以重要概念为主题

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遗传的分子基础》是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3章的内容,围绕“亲代传递给

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这一重要概念组织学习。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

据;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向信息的表达是它的次位概念。本文即以“遗

传的分子基础”为主题尝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借助科学史情境探究科学问题,通过模型建构

进行多样化思维训练,并挖掘社会热点在细节处体现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

一、凸显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科学1.探究

学生分析噬菌体、肺炎双球菌和烟草花叶病毒三个经典实验,并基于对相关资料的查

阅,设计并实施探究实验方案,运用多种方法如实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

的科学态度及对真理追求不懈的科学精神。

科学2.思维

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和信息,参与制作DNA双螺旋模型;结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阐

明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所具有的特征;通过对DNA双螺旋模型建立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

提高观察、探索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生命观3.念

龙源期刊网

学生利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能从分子与细胞水平

认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能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思考DNA复制方式的生物学意义;

还通过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的相关计算,归纳并概括出其规律。

体会责任4.

学生关注并参与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议题的讨论,基于对遗传信息有序性、准确性和独

特性的理解,初步形成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主动运用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保

护自身健康,具有通过科学实践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想法。

二、融入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

(一)重温史实,从事实资料的剖析中体验科学探究

生命科学史中有许多经典史实,蕴含着科学家独特的生物学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对科学

史中这些经典实验的再现及逻辑分析,学生体验生物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学习科学家的探

究方法。

活动1.

教师基于科学史发展主线向学生呈现重要的知识脉络,学生基于历史主线归纳总结各史

实节点的重要结论。

阶梯2.式思维探究

史实1:1928年,格里菲思研究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其中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

菌与无毒性的R型活細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转化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就表明了加热杀

死的S型细菌存在“转化因子”。虽没有指出转化因子是什么,却给人们对遗传物质的研究提出

了实验的方法和思路。

史实2: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元素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用32P标记噬

菌体DNA,用离心方法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开,以此追踪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

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只有DNA参与其生化过程。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也就是说,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材料的选取和同位素示踪法技术的运用,解决了

转化实验中的各种疑惑,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总结3.:针对这些层层相扣的难题,科学家巧妙设置实验的探究过程:理论推断—实验验

证——得出结论,从发现“转化因子”到寻觅“转化因子”,到最后确定“转化因子”,是这些精辟

文档评论(0)

189****66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