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专业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
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
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2.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本领域系统的专门知识。通过实际应用,掌握必
要的分析、设计、计算或仿真的方法和技术。
(2)具备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解决电子与
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创造性思维,具有从研发、生产和管理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为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4)具有熟练的阅读理解、翻译写作和基本听说交际能力,以适应在本学科研究
中查阅国外文献和进行对外交流的需要。
二、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
1.学科简介
本学科依托于通信工程和电子与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并以电气工程学科共享电气工
程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介质工
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电工测试技术与装置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为
支撑平台。本学科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学科师资队伍
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学科面向全国IT业和学术研究,立足于服务黑龙江省地
方经济,兼顾国防。学科侧重进行实际工程应用,在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特别是
在工业现场数据的OPC相关技术和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面优势明显。
2.主要研究方向
(1)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主要研究和开发OPC传输、嵌入式信号采集及处理、
互联网+及云计算技术。其中OPC传输、转换、隔离和报表技术应用在国防领域,取得
了明显的实际效果。采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开发的无线传感网关,将现场的无线传感器网
络与云平台相连接,该网关直接应用于智慧农业,使用效果很好,并可拓展至其它领域。
(2)现代无线通信技术:主要研究OFDM、MIMO和认知无线电等无线通信新技术或
新体制。近期主要研究认知无线电领域,集中在动态频谱接入和协作频谱感知方面。
(3)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技术:包括模式分类、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等方法,并
应用于医学图像检索及辅助诊断、红外图像增强技术、智能监控中的目标跟踪、视频超
分辨率重建、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等方面。
(4)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研究集中在非平稳信号的经验模态分解、信号的盲源
分离,并应用于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多模态信息处理、光谱处理;其中非平稳信号的经
验模态分解及应用在国内产生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优势。
(5)信息融合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集中数据融合理论、故障诊断方法,模式分
类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光纤光栅传感检测、机电故障诊断及可靠性评估等领域。其中滚
动轴承故障诊断与状态评估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优势。
(6)信号检测技术:研究多种物理量的检测原理、方法及传感器的设计等。
三、学制及培养方式
1.学制
专业学制为2.5年。第1-2学期为课程学习阶段,第3学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第
3-4学期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撰写,第5学期学位论文。
对于提前达到培养目标、成绩优良的硕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
批后报研究生部批准,可申请提前答辩;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须提前三
个月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批,研究生部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学习年限最
长为4年。没有提出延期报告或延长期满仍未完成硕士论文工作者,均按结业处理。
2.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在研究生进行科研训练期间,需进行一次综合考评,按照2016年修订的《哈尔滨
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
四、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1.学分要求
所修学分的总和(不含第二外国语)不少于31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
必修环节与选修课总和不少于8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4学分。每门学科专业课一般为
2-3学分,选修课一般为2学分。每学分对应于18学时。
2.课程设置见附表
其中,实践环节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由本学科自行组织,利用校内实训平台或实
践基地开展模块化实践训练,也可在企业或校外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