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题型21诗歌阅读之语言类
命题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赏析诗歌表情
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品味关键词(炼字).包括赏析诗眼
2赏析关键句(炼句)
3.赏析语言风格。
我们还要看到,诗歌鉴赏实际上不是只是鉴赏语言,它与表达技巧、鉴赏形象和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
感价值观有直接的关系。比方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鉴赏这句话,这是炼句试题,①
这句话意思是问我的哀愁有多少?就像那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无绵无尽。②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绝设问的
修辞手法,把“愁”比喻成一江春水,又是一个设问句。③还是以景结情,用一句诗句来体现李煜的国恨
家仇,还有对往昔的追忆。修辞手法和以景结情其实也是表达技巧之一,也是表达词人写此首词所要表达
的思想情感。所以说诗歌鉴赏是形象、语言、技巧和主旨融合在一起的,只是看从哪个角度去理解。
考点一炼字型语言类
古典诗歌炼字的规律
1、从位置上来说
五言诗的第二字、第三字、第五字,七言诗的第二字、第五字、第七字,常常是诗人炼字的常见位置。
2、从词性上来说
诗人炼字时常会在“动词”和“形容词”上下功夫,当然也有炼数词、炼副词的。
(1)炼动词
动词,如果用得精准,便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诗歌中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
往往是命题考查的重点。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般
动词,二是活用动词
①一般动词
【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见”字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悠闲。
【例2】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感受情趣)“闹”字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
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②活用动词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活用为动词来写景抒情,丰富意蕴,
强化情感。这些词,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例1】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
其动态。
【例2】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
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以上诗句中的“老”、“肥”、“绿”、“红”,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
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例: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弄”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态。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溅”“惊”二字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分裂、国事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
心,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评价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境界全出。”请分析其
妙处?
闹,热闹。(步骤一)当它在诗句中与“红杏”和“春意”组合在一起时,表现的正是春意盎然,春
光烂漫之意。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光无限的意境之美,(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明媚
春光的喜爱之情。(步骤三)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①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
分析。(4分)
①“斗”字,相斗之意,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凑集、聚拢之意,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
态。
(2)炼形容词
能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等效果。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危房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 安全储粮责任制度.docx
- DBJ51T155-2020 富水砂卵石地层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技术标准.pdf
-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VIP
- Lenze伦茨伺服驱动器9400 HighLine配置手册.pdf
- 门诊特定病种定点医疗机构选定表.docx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大单元整体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doc
- Unit 6 Time Lesson 1 It’s seven o’clock(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 (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docx
- 牛津译林版英语 八年级下册 Unit 4 A good read 单元巩固与复习 课件(共23张PPT)(含音频+视频).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