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长城赞》教学设计_4.docx

六年级语文:《长城赞》教学设计_4.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修订小学语文配套教材

新修订小学语文配套教材

语文教案

ChineseLessonPlans

《长城赞》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教育机构

编订:XX教育机构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2页

精品教学设计

《长城赞》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

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背景分析

本单元是以“遗迹”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和热爱。《长城赞》是第一篇主体课文。绵延万里的长城,让我们感受到前辈的智慧,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缩影,也是

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作者以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以文入联来描述这一举世

闻名的历史遗迹,独具匠心。这是一副长联。像一段信笔而成的散文,句式整齐,意境开阔,

内容博大。它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

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

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

长城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字里行

间,流露抒发着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3页

精品教学设计

我班同学有的同学去过长城,对长城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独立

阅读的能力,对于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都有所接触。关于对联,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有接触。

但是,对于这样一副语言精练、意蕴深刻的浓缩性极强的长联还是初次接触。因此,宜引导

学生深入领会语句的内涵。同时,鉴于整副对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义深远,宜引导学

生有感情地朗读,语气由舒缓到激昂。本班学生对收集资料,有一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能

力,宜抓住这一现象特点,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有关古迹上的对联,互相交流,

从而深化对本文的理解,对长城精髓的体悟。

教学要点:

1、会写“吏、碑、瀚、烽、隘”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将帅、吏卒、黎庶、毅力、智慧、

巍峨、丰碑、峻岭、瀚海、纵横、点缀、锦绣”等词语。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

民族智慧。(重点)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难点)

4、熟读成诵。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的对联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第4页

精品教学设计

1、同学们,请看老师带来的图片(出示长城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关于它,你了解多少?

(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

2、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千百年来,雄伟而

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他们千里迢迢,历尽

奔波来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评论它的功过是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它的文章——《长城赞》。(板书课题)

[通过观看图片导入,轻松自然。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从学生对长

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间,圈出文中的重点词语。

2、读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它的体裁是什么?(生判断其体裁,师引导生区分

各种体裁之间的区别)

3、你见过对联吗?它有什么特点?本文与你以前见过的对联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生谈自己认识的对联,简单谈谈其形式内容上的特点)

4、下面,我们按对联的特点,逐句找一找对应关系。(播放背景资料1)

5、(生按照对联的特点,分析本文体裁特点,找出字与字、词与词、内容与内容之间

第5页

精品教学设计

的对应关系,感受本文的音韵之美。)

[对照对联的特点,将本文从体裁形式上加以分析,从而更好地感悟对联的特

点,突破难点,同时为下面的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研读上联。

(1)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

思。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适时板书。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先整体感知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下文理解做准备。默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

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学生从情感上体会民族自豪感,突出教学重点。]

文档评论(0)

176****7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