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PAGE3页共NUMPAGES5页
考点规范练37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1923年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 ()
A.牛耕的出现不晚于战国时期
B.文献记载的可信度不高
C.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D.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答案:A
2.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制犁具、起土农具范出土情况(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
出土地点
犁具范
其他起土农具范
陕西韩城
—
铲范6件,锄范6件
山东莱芜
铧冠范4件
大铲范6件,锄范2件
山东滕州
犁范(数未详)
锄范(数未详)
河北满城
—
锄范8件
A.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
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出现
C.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
D.冶铁业以制造农具为主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犁具和其他起土农具范的名称与数量,可知两汉时期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故A项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南方农业发展落后,故C项错误;题干表格内容没有体现出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故D项错误。
3.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朝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朝时期()
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
C.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
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朝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反映了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
4.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时期的工匠缺乏技术经验积累
B.闭关自守政策阻碍了外来技术的传入
C.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D.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限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再加上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国内外市场狭小,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传统工匠技术经验丰富,故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材料表明中国丝织技术先进,与引进外来技术无关,排除B项;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故排除D项。
5.“1820年到1860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增长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促进英国原棉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B.英国城市化进程加速
C.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增长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可知由于机器的大量使用,工厂对原棉数量的需求急剧增长,故选C项。
6.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论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新型的工厂制度产生
B.血腥圈地立法的推行
C.农村经济的不断凋敝
D.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可知指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这使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7.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B.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C.社会矛盾的缓和
D.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这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故选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教育范围的扩大,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由题干材料不能得出当时社会矛盾缓和的结论,排除C项;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工人阶级的斗争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8.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围绕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展开了激烈竞争,原子弹、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2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3).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3).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3).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4).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5).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2).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后习题 第四单元测评.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2).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2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