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对联的相关知识.pdfVIP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请下载支持!

(很早就想把书里的关于对联的一些东西发上来可是网上没搜到没办法笔录吧也当练练打字争取

一日一小段半年集成册)楔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

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

就在我国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

对联:(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

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

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

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

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

永恒的艺术魅力。.对联的演革与渊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

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

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

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老子》中

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

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

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春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对联做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从律诗中分化出来的。这是

现代对联的来源之一。对联的另一个来源是集句。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词句按照一定意义集在一起,恰成对

偶,也可形成很好的对联。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曾摘“鸟鸣山更幽”对古人诗句“风定花犹

落”。这样,比原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更妙,因为后者上下句只有一层意思,而前者上句是

静中有动,下句则动中有静。对联的来源之三是文人的专意创作。一般认为,后蜀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的春联,是传世的第一副对联。(此“中国第一联”或可作为一种提法,而不能就此论定。

例如唐太宗就曾题书藏晋词一联语:“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对联的发展、形成有其漫长的演

变过程和民间性等,并不能确认哪是真正的首联。北宋末宣和年间,有人把四川眉山诗人唐庚的名句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用来作门联,这是日常用对联榜门的一个先例。南宋的杨邦乂在金军攻

破建康,威武不屈,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衣襟上写下十个大字:“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朱熹筑

沧州精舍,曾自书一联:“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

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

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

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明清两代,对联的发展达到全盛,主要表现在

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家家户户以至各行各业都有了挂贴对

联的习惯。寺庙道观、风景名胜地点,用它做楹联;日常交际中,人们用它祝寿、庆婚、哀

文档评论(0)

131****07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