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技术生态学》论纲
引言
技术生态研究广泛出现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是参照生态系统的结
构与演变来描述不同技术之间、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与演化过程,具有较
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是适应现代科技、经济与社会集群团簇式生长趋势的理论
研究,但理论基础薄弱,其内涵与外延缺乏统一界定,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共同的学术规范及适用边界。本文旨在技术哲学的语境下重建一个一般性的“技
术生态”概念,一方面,推动技术生态研究的深化与综合,使其他领域中的相关
概念与学说在各有侧重的同时,能够升华到哲学层面,更好地呈现其背后的思维
范式与价值理念;另一方面,将生态学的研究视角与价值取向融入技术哲学领
域,以对技术哲学的发展及研究范围的拓展产生积极作用。
一、“技术生态”概念的形成背景
从认识论来看,技术建构论自身的缺陷与当代技术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趋势要
求技术哲学作出与时俱进的技术观转向;从方法论来看,生态思维已广泛应用于
人文社会科学诸多领域,为建构哲学层面的技术生态理论奠定了基础。
(一)技术认识论的转变与技术建构论的困境
面对被技术包围的世界,众多学者开始从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角度
思考技术的本质。其中,经典人文主义技术哲学家惯于对技术展开“后思式”的
审视——在外部体验技术效用之后,抽象出技术存在的前提条件并将现代技术
视为一种异化现象,从而强调道德性问题。在这一研究范式下,复杂多样的技术
被抽象地描述为一个缺乏物质性根基的宽泛概念。这种研究传统易于滋生一种倾
向,即技术的发展带有自主性,人们难以对其加以控制,从而为技术自主论或技
术决定论的形成提供了观念土壤。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独立于社会的自主力
量,能够从外部对社会施加影响并引起社会的变迁。显而易见,将技术从社会系
统中抽离而出的技术决定论最终将落入本质主义技术观的窠臼。随着研究的深
入,20世纪70年代,由社会学家所推进的社会建构论思想在拒斥技术本质主义
解释的基础上,开始重新审视技术的内在发展机理问题。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提供了一种情景式的技术理解方式,对技术认识的重点从
主客二分的对象性关系转向各个主体间的多元联系,将研究视角从关注技术结果
转向关注技术过程,例如休斯(1983)的技术系统论、卡隆(1986)与拉图尔
(1987)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等。由此,技术的社会建构论不再如传统技术哲学
一样对技术与社会进行分割,而是以系统或“无缝之网”的比喻来描述技术与社
会的整体性关系。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代表的相关理论发展到如今,除了作为纯
理论研究外,在更多情况下被学者们视为一种工具或方法,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
来做具体的案例研究。但在理论应用的同时,我们必须对理论本身展开进一步的
反思——除了自提出以来理论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争议外,随着技术发展模式的
变革,它已难以准确描述和解释当前经济与技术发展格局:一方面,技术链条的
传导机制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立体的。正如斯塔尔(1991)、斯特拉
瑟恩(1996)等人所言,ANT理论描绘的是通过“招兵买马式”地转译、动员、
征募来单向的、同质化地编织结盟网络,在这样一种单一世界形构的视域下,科
技诞生、发展与应用的过程是各个科技行动者在少数“英雄”的主宰与推动下,
一步步走向同化的过程。然而,当今的技术合作与供应链条的发展并非是被动的、
单向线性的,尤其在全球化趋势加深背景下,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技术交换、金
融往来、劳务流动都是多向传导的,各主体之间主动共商共建,最终达成共存共
荣、相互依赖的格局。例如一些地区的高新科技行业,其生产制造体系是由多级
供应商系统和周边生态体系在较长时间内建立起来的,这样的供应链条与技术网
络是有机性、生长性的,其网络结构和组成单位具备自身的特色与个性,无法像
单一性、标准化的小规模传统行业那样在短期之内就可以被复制而成的。另一方
面,拉图尔等人实际上是把成为结果的科学视作黑箱悬置起来,反身追溯塑成这
一黑箱的行动者与行动过程,做出一种倒推式的描述和解释。在这一意义上,技
术的社会建构论是持解释性而非预测性的研究视角,缺乏对社会-技术网络的后
续演化机理和过程进行详细追踪与预测。在技术建构论难以准确反映并分析现代
技术社会的境况下,技术哲学有必要探寻一个更符合当前技术发展实际的认识视
角与方法论,对其进行补充和拓展。具体而言,该理论对当代技术现象的考察必
须兼顾技术自我发育的内在机制与外部社会环境变动;能够准确反映技术与社会
的有机聚集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