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包身工》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包身工夏衍

导入100多年前,一位有良知的社会活动家来到上海,偷偷潜入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创办的纱厂,目睹了人间地狱似里一群人非人的生活,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墨写下了一篇报告文学——《包身工》,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它,感受那段血泪交织的悲惨生活。

学习目标1.了解夏衍的生平及文章的创作背景,了解报告文学,积累文学常识。2.抓住文章的行文线索,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3.鉴赏并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点面结合等写作方法,分析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艺术性。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学会关注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

壹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夏衍(1900-1995),浙江杭州人。剧作家。原名沈乃熙,字端轩,笔名沈端先。1920年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参加组织艺术剧社,筹建左联、左翼剧联,主编过《艺术》《沙仑》等刊物,为左翼文艺运动主要领导者之一。1932年任明星电影公司编剧顾问,后任左翼电影小组组。1934年起创作话剧,有剧本《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和报告文学《包身工》。抗战爆发后,主编《救亡日报《华商报》《南侨日报》,写有大量散文、政论、随笔以及剧本《心防》《法西斯细菌》。建国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影协主席、中国作协顾问等职,创作了《祝福》《革命家庭》《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以及回忆录《懒寻旧梦录》。

二、写作背景1935年,夏衍找到了一位在日本纱厂当职员的中学同学,到包身工工作车间去看了几次,对她们的劳动条件有了一些了解。为了进一步了解包身工的管理制度和她们的生活情况,夏衍又想办法进入包身工们住的工房。然而在当时,任何外头人是不能进入这个禁区,经介绍,夏衍又认识了一位在日本内外棉纱厂做工的青年团员杏娣。在杏娣的帮助下,夏衍混进去过两次,但是在这之后,就被带工头雇佣的打手们盯住了。后来夏衍只能利用她们上班下班的时候观察,他每天半夜三点多就要动身,步行十几里路。从四月初到六月,足足观察两个多月,才比较详细地观察到了包身工的一些日常生活。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夏衍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报告文学。

三、了解包身工制度包身工是旧中国工厂中实行的一种定期卖身的雇佣制度。首先实行于日商在华的纱厂,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残酷的奴役制度。包身工一般多为农村来的女童工。包工头给予她们的父母或保人极少的“包身费”,订立包身契约。包身期间,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一切听命于包工头,不准回家,不准到其他厂家劳动,全部工资归包工头所有。包工头仅提供极差的食宿条件,她们却要承受长年累月的高强度劳动,有了疾病也得不到及时救治,不少人被折磨致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包身工制度。

四、了解“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概念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起源报告文学在我国是三十年代新兴的一种文学样式题材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它的新闻性表现为严格的真实性、报导的时间性以及内容的倾向性,它的文学性主要在于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贰整体感知

一、快读阅读文章,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第一部分(1—11段):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兼议包身工制度的产生。第二部分(12—22段):描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介绍包身工制度的发展。第三部分(23—47段):介绍包身工劳动的情景,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第四部分(48—50段):总结全文。

二、思考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课文是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的。首先写四点一刻,包身工起床的情形,表现了她们住宿条件之差,以及在种种折磨下麻木的精神状态,之后补叙了包身工的来历,使带工的谎言与现实条件的恶劣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场景,接着进一步追根究源,分析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用包身工的三大原因。最后是五点钟后,包身工们上工的情景以及做工时所遭受的种种威胁和虐待。紧接着插叙指出日本纱厂靠榨取中国工人的血汗而迅速庞大的事实,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掠夺。如此安排,叙议结合,层次清楚。

二、思考2:在文中标注出穿插的背景材料,分析穿插背景材料的作用。作用:①第一处写包身工来历,说明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点明包身工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第二处分析包身工制度的原因,揭露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对包身工的奴役和剥削;正是在第二处的基础上,才有第三处,在揭露罪恶的同时,进行抨击和控诉。

②事实描述和制度分析的交相进行,体现了本文开合自如、穿插有致、线索分明的特色,也符合报告文学以记事为主的要求。与以逻辑分类为总体思路的调查报告相比,本文既有逻辑性,清晰地记事情的真相,让人把握包身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