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12课与朱元思书
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中考导航
1.“百”“绝”等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及“轩邈”“上”
1.疏通文意,学习词类活用现象。
等词的词类活用现象是中考常考的知识点。
2.领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审美情趣。
2.把握游记散文的写作顺序是中考的常考点。
3.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特
3.分析写景的方法是中考的常考点。
点。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作者、背景、文题、主旨
1.作者作品
吴均(469~520),字书庠,吴兴故鄣人。南朝梁文学家。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文章风格清
拔而有古气,被时人效仿,称为“吴均体”。主要作品有《庙记》《十二州记》《钱塘先贤传》等。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信的一部分,最早见于初唐类书《艺文类
聚》。《艺文类聚》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
思书》,一般认为并非是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其中描绘富春江雄奇秀丽景致的一部分。这部分
写景文字清新美丽,成为了一篇独立的小品文,传诵至今。
3、文题解读
“与”是“给予”的意思,“朱元思”是吴均的好友,点明人物;“书”就是书信,点明体裁。标题
点明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信。
4、主旨点睛
110
第页共页.
本文从作者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
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02内容与写法
1、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水和山的?
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接着用“千丈见底”写江水之清,再用“游鱼细石”
写江水之净。然后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
出富春江水的秀丽、壮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
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这些山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
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万籁之奇。然后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
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空万里,山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作者的笔锋一转,又从动到静,写出了山中枝繁
林茂、“在昼犹昏”、“有时见日”的幽暗景象。写山之形、声、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即学即练1】
本文写水用了什么写法?
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江
水的千姿百态。
2、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多角度精细地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
首先,作者从空间上的位置不同,情状上的动静不同,听觉上的音响不同和视觉上的色彩不同来观察
和把握景物的各种特征,从而使笔下的山水显得姿态万千。如作者既写水的静态清澈之美,又写它的动态
奔腾湍急之美;又如作者化静为动,写山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赋予山以生命活力。
其次,作者对不同的描写对象灵活采用不同的写法,善于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来描形摹状。如对江
水的具体描写,“水皆缥碧”,是用白描手法描画出江水的颜色;“千丈见底”,是用夸张手法描写水的
深邃澄净。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游鱼细石”,一动一静进行对比,对江水的澄澈进行烘托。
3、“鸢飞戾天者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作者观赏美景时油然而生的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的官场的鄙视,也从侧面突出
了富春江周围景色之秀美,衬托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魅力。既写奇景,又抒感慨。
【即学即练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文在表现富春江的“异水”时采用了多种手法,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