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胡松涛

课标要求

“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感受郑和下西洋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认识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战争性质,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史实。(史料实证)

教法学法

讲授法、史料研读、比较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教学难点

国家力量与对外交往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郑和

让我们回到几百年前的海面,见证非凡的历史。走进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生听老师进行讲述。

通过古人对海洋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盛世扬帆说荣耀

一、郑和下西洋

1.教师展示郑和图片,简要介绍郑和生平。

2.展示历史地图,确定“西洋”地理位置。

3.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1::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2:“皇上……,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福建长乐《天妃灵应之记》碑

通过材料提问,为什么郑和要下西洋?

4.教师展示材料:

5.材料一:史书记载明太祖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明初造船技术和船只生产量,都居于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

材料三:明人《顺风相送》中已有“定三针方法”、“定四针方法”。几个指南针一起运用于确定航向。

材料四: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有军事指挥才能。具有一定航海、造船知识。熟悉伊斯兰教地区习俗。

通过展示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条件:

(1)明初国力雄厚(最根本的)。

(2)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地理知识的丰富。

(3)①郑和个人能力出众

②政府的支持

5.学生观察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结合教材描述,进行填空。

起止时间

次数

在位皇帝

出发地点

装载物品

物品用途

到达地

最远达到

6.教师展示表格《郑和与西方航海家比较》,通过对比,学生归纳郑和下西洋特点。

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

7.展示材料和图片,理解郑和下西洋影响。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1.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和阅读教材,了解郑和生平。

2.确定“西洋”地理位置,认识“西洋”的概念。

3.出示材料,让学生从材料中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4.展示材料,学生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5.学生根据教材提示填空

6.学生对比分析,概括郑和下西洋特点。

1.掌握人物生平与基本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奠基。

2通过地图,了解“西洋”含义及地理位置,渗透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学科整合,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郑和西洋,培养学生识别历史地图能力,树立时空观念

3.通过材料概括郑和下西洋原因,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4.通过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条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渗透唯物史观。

5.学科整合,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郑和下西洋路线,培养学生识别历史地图能力,树立时空观念

6.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信息能力。

7.学生理解郑和下西洋意义,渗透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折戟沉沙御外辱

二、戚继光抗倭

1.教师展示戚继光人物简介。概念明晰:什么是倭寇?

2.学生阅读教材,认识戚继光抗倭的背景、经过、结果

3.问题思考: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出示教材p73的材料和其他材料)

出示材料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哄儿谣: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戚继光,理解戚继光抗倭性质,戚继光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天涯海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