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反思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反思1
在本节授课过程中,教学环节展开是顺畅的,学生在教师引
导下,能够说出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及性质,并通过类比一次函
数的研究方法,按照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画出反比例函数
图象,通过观察所画出的反比例函数图象,得出该图象的“特征”
和函数的“性质”。
但因为学生刚接触反比例函数图象,图象外在形式(双曲线)
与一次函数图象(直线)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还缺乏对反比
例函数图象“整体形象”的把握。一方面,当反比例系数的绝对
值较大时,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不能完整地反映其图象“渐近”
的特征;另一方面,在应用反比例函数(增或减)的性质,比较反比
例函数的.两个函数值大小时,学生不能有意识地从“自变量的正
负”来考虑问题,这导致学生课后“目标检测”时,对部分问题
的解决出现偏差。
此外,展开本节课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类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极力引导学生“类比一次函数学习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合情推理”因素,以确保学习知识的“正
迁移”效应,实际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学生往往对属于一
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共性”的结论印象比较深刻,而对于反比
第1页共6页
例函数“个性”的结论,理解上反而会受到一些干扰。《反比例函
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反思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反比例函数的教学重点,学生需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运用。为此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反比例函数
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对比。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两种函数的关系式有何不同?两种函数的图像的特征有
何区别?
(2)在常数相同的情况下,当自变量变化时,两种函数的函
数值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区别?
(3)两种函数的取值范围有什么不同,常数的符号的改变对
两种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影响?
从这些方面去比较理解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帮助学生将
所学知识串联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此外,在学习反比例函
数图像的性质(k大于0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在一、三象限,k小于
0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在二、四象限)时,学生由画法观察图象可知;
而增减性由解析式y等于k比_(k不等于0),学生也容易理解,
但从图象观察增减性较难,借助计算机的动态演示就容易多了。
运用多媒体比较两函数图像,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楚地看清两函
数的区别。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两函数性质的理解。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
第2页共6页
堂教学中的灵活性、直观性。虽然制作起来比较麻烦,但能使课
堂教学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使课堂教学效率也明显提高。在评
价学生的学习时应关注以下几个过程:
1、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
教师应以学段教学目标为背景,以本章教学目标为标准来考
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学活动中情
感与智力的参与程度和目标达到的水平,及时进行归因分析,不
断积极引导和激励。同时利用诊断结果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2、知识技能的评价,注重学生对函数概念及反比例函数的理
解水平。
本部分内容中,对知识技能的评价包括:能否理解反比例函
数的概念,了解函数及其图象的主要性质;能否根据所给信息确
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对这些知识技能的评价,应当更多的关注其
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意义理解。如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性
质,关键是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只要学生能在具体情
境应用它们解决问题即可,而不要过于关注其具体运用的熟练程
度,如可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在显示生活中的应用等。
3、发展性评价,关注数学活动引起人的变化
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获取函数相关性质的信息有较大空间,
第3页共6页
考察学生能否对信息作出灵敏反应,应用时,能否善于分析和决
策,灵活支配运用知识有效的解决问题。关注并追踪这些活动所
引起的学生的持久变化。《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反思3
这一课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的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