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安全障碍物主动检测需求规范
编制说明
标准编写组2024年12月
目录
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 III
1.1任务来源 III
1.2起草单位 III
1.3协作单位 III
1.4主要起草人 III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3
三、主要工作过程 2
3.1立项阶段 2
3.2调研及标准起草阶段 2
3.3征求意见阶段 2
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3
4.1编制原则 3
4.2编制依据 3
4.2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4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实验验证的论述 4
5.1范围 4
5.2系统等级 4
5.3可检测障碍物类型(含种类、大小等)要求 6
5.4定位精度要求 6
5.5障碍物主动检测系统探测距离要求 7
5.6实时性要求 7
5.7准确性要求 7
5.8图像质量要求 9
5.9可靠性要求 5
5.10可维护性要求 5
5.11可用性要求 5
5.12安全完整性等级要求 9
5.13功能与性能试验方法 9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10
七、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10
八、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 12
九、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12
III
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
1.1任务来源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组织专家对申报2024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团体标准制定征集工作的团体标准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审定,同意《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安全障碍物主动检测需求规范》标准立项。
1.2起草单位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安全障碍物主动检测需求规范》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起草。
1.3协作单位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通信信号有限公司、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青岛海信微联信号有限公司、广州铁科智控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湘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
1.4主要起草人
李刚、张淼、范楷、邓晶雪、王怡静、胡荣东、那森、万波、周庭梁、吴坚、崔洪州、刘键、刘毅东、吴正中、袁大鹏、张兵兵、卓开阔、陈楚君、王恒、李乐、张溢斌、邢科家、姜庆阳、程鹏、朱鹏举、温明亮、马晓晖、余祖俊、朱力强。
1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继续向智能化、绿色化、多元化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在安全性、智能化方面的迫切需求,使得列车运行安全障碍物检测技术受到产学研用等各部门的持续关注与投入,新技术也不断涌现。目前,列车运行安全障碍物检测主要包括被动与主动两种检测方式。
被动检测主要采取接触式碰撞检测原理,通过力传感器感知障碍物静态载荷或者撞击力的大小,当超过门限值时发出报警和制动请求。这种方式检测装置的结构简单可靠,虽然不能避免碰撞的发生,但通过及时减速制动,可以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
主动检测由于可以利用非接触式传感器在碰撞前提前发现障碍物并预警,具有避免事故发生的能力,是主要的发展方向。根据传感原理的不同,主动检测又可分为机器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多传感融合、车地协同等多种技术路线。(A)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象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在光照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完成轨道区域和轨道区域内障碍物的识别。相比于人眼,机器视觉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在低照度情况下,摄像头的识别能力远胜过人眼。另一方面,机器的算力强、运算速度快,能够迅速识别静态物体,比人眼更加敏感。(B)机器视觉方案也有着明显缺陷,摄像头拍摄的是二维图像,而真实场景是三维空间,这样就丢失了大量的空间信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通过向目标物发射探测信号然后将接收到的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处理,从而获得目标距离、方位、速度、形状等参数,完成列车前方运行环境的三维感知。(C)轨道交通线路环境存在着昼夜交替、天气变化、周边活动干扰等情况,基于单一传感原理的检测手段存在漏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