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15篇.pdf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15篇.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15篇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作用及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情感与态度:初步体会互联网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2、了解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主题

1、课间播放flash动画音乐。

2、用“网”组词,引出主题“国际互联网”,欣赏图片,将课题补充完整,

齐读课题。

3、过渡:课前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老师想考考大家。

二、检查朗读,切入课文

1、师出示词语。

蜘蛛电缆光缆

悉尼远在天涯近在咫尺

查阅资料逛商场付款

息息相关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1)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电缆”、“悉尼”、“远在天涯”、“近在咫尺”、“息

息相关”。

(3)齐读。

(4)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2、词语学得这么好,相信大家课文也一定读得很棒,师相机检查朗读,并

评价。指导读文中的一个长句子。

三、指导朗读,交流体会

过渡:我们又读了课文,那么你们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最想知道关于“国际互

联网”的什么呢?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

遍。

2、指导学生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大”。

(1)指名读感受最深的地方?为什么读这里?

(2)你体会到了什么?(互联网很大)从哪看出来?找词语,指导朗读。

3、过渡:通过朗读,我们体会到了国际互联网很大,那么第二自然段还有

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呢——指名读。师出示课文内容。

(1)读出它的“快”。

(2)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它的“快”。

(3)师述:我们不但可以在网上发送电子邮件,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

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这叫“可视电话”。

真是应那句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课文是怎么说的?指导读“虽然……‘地球村’。”

(5)读了这一段内容,你还有哪些体会,说一说。

(6)带着独特的体验,分小组读第二自然段。

4、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国际互联网真的很大,而且方便快捷。

当然,这只是关于国际互联网的一小部分知识,我们还应该了解的更多,因此设

计了两个练习题。

四、课后练习

1、搜集“国际互联网”相关知识。

2、再读课文,与父母、同学展开讨论“文明上网”的问题。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2

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详细介绍,让我们

了解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课文语言生动,时代感强,学生比较喜欢。

上课时,我主要抓住国际互联网的三个特点来教学。一是“大”。让学生在

第二小节中找到能表现国际互联网“大”特征的词语,读出“大”的感觉。接下

来要解决国际互联网的工作原理。这需要学生明白这个“网”中的“线”其实就

是电缆、光缆和无线电波。因此就能归纳出它的第二大特点:“快”。课文举了

一个例子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速度很快,让学生理解“地球村”的含义。最后一

个特点就是“多”,国际互联网的作用多。课文用了整整一个自然段来写,也没

有能详尽地描述。学生通过朗读,知道了国际互联网的作用,有很多自己知道的,

还有很多自己没有听说过的,不能了解的。最后让学生感觉到,国际互联网就在

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常言道,__有“文心”,题目有“题眼”。紧扣__的核心设计教学,能凝神

聚力切实高效展开教学活动,成就高效简洁的课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课堂提问不单单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智慧的集中体现,问题

的有效性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问题设计要讲究发问方式,提问角度,

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激发情趣。每一问都应该追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

效果。教学伊始,我问学生:“你们爱上网吗?平时都喜欢在网上干什么?”,

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大大激起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