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窃听与公民隐私权关系的探讨.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法窃听与公民隐私权关系的探讨

作者:国倩?时间:2017-06-08

案情回顾:

2011年,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通俗小报《世界新闻报》由于曝出非法截取、窃听私人电话信息的丑闻而被迫关停,由此使默多克集团陷入“窃听丑闻”,这就是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事件。其事件经过如下:

2011年7月4日,英国《卫报》头条爆料,英国老牌“小报”《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并擅自删除语音信箱中的信息,扰乱警方破案。失踪六个月后,道勒的遗体在树林中被发现。消息一出,英国举国哗然。

7月6日,英国议会针对《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召开紧急会议,首相卡梅伦承诺展开独立调查。

7月7日,传媒大亨默多克之子詹姆斯·默多克宣布关闭《世界新闻报》。

7月10日,《世界新闻报》出版了最后一期,用头版的“谢谢,再见”几个字,终结了168年的历史。

7月12日,《卫报》披露,新闻集团旗下的另外两家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和《太阳报》工作人员曾“入侵”前首相布朗的法律文件。

7月15日,默多克新闻集团在英国的“女总管”、国际新闻公司首席执行官、《世界新闻报》前主编丽贝卡·布鲁克斯辞职。几小时后,新闻集团旗下道·琼斯公司首席执行官莱斯·辛顿辞职。同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一名官员透露,FBI已着手调查新闻集团旗下报刊记者窃听“9·11”事件受害人电话的报道。17日,布鲁克斯被伦敦警方逮捕。

数据分析:

以《世界新闻报》丑闻、默多克窃听事件为关键词,搜索了时间发生后的一年内,有关此案件的新闻、文章,得出以下数据分析:

??

案件分析:

窃听事件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人们不禁要问,新闻媒体搞窃听,除了与价值伦理、新闻伦理、社会伦理、职业道德有关以外,于法又该做何分析呢?

法律分析:

侵犯个人隐私权对一般公众和名人、政客进行系统性的电话窃听,属于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新闻媒体应该以手段合法、考虑公众利益整体诉求为前提,而不是以公权方式侵犯被害人的私权,尤其不能以对被害人隐私权的侵犯为前提获取新闻信息。

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私生活安宁受到法律保护,对其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隐私权同时具有专属性、秘密性、可放弃性三个方面的法律特征。隐私权的内容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信息和生活情报的控制和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等四个方面。

在隐私权的发源地美国,对隐私权的保护已涵盖了个人及个人生活的几乎所有环节,同时也将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我国宪法虽未明文规定公民隐私权,但第38条之“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第39条规定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以及第40条规定之“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均有保护公民隐私权之意。

涉嫌刑事犯罪

世界新闻报记者2002年窃听并删除米莉·道勒手机语音留言的行为,直接触犯了法律。从法理上看,涉及刑事责任问题。英国规定10岁以上就可承担刑事责任,英国人认为“恶意可以补足年龄”。英国刑法追究严格责任,即对某些犯罪行为的一个或多个行为要件不要求故意,即便轻率甚至疏忽,也要负刑事责任。很显然,在米莉·道勒事件上,干扰警方办案是严重的刑事犯罪,世界新闻报的行为不是什么轻率和疏忽,而是直接和故意。让新闻自由与遵守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平衡在天平两端

新闻自由属于民主和人权范畴,从法理上看,主要由新闻媒体、公民和政府三方构成。新闻自由权肩负着社会责任的重担,更富有工具性价值意义,因而已逐渐从一种原始的、天赋的权利转化为一种社会权利。新闻自由权一般涵盖了以下内容:采访权,传播自由权,对政府的监督批评权,知情权。新闻自由除了采访自由一般不由普通公众享有之外,其他权利皆可由普通公民行使,尤其是知情权已经成为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在任何时候不应加以限制。

与新闻自由相对应,从法理意义上讲,还涉及对新闻自由权的规制。新闻媒体在实现新闻自由、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应当遵循所有权利行使的法定界限,即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还要顾及他人的利益,防止特权思想的产生。

从新闻自由权的行使与公民权利的保护角度来看。近年来,有两种社会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一是舆论监督价值的推崇和被广泛认可,另一个是公民权利价值的张扬和重视。随着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程度越来越深,舆论监督在鞭挞社会丑恶、揭露社会腐败方面所起的作用不断扩大,被监督者的私权利与新闻界的公权利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如何进行价值平衡,尤其当新闻自由权的行使危及到私权利时,是加大对新闻媒体的制约,维护“私权利至上”的理念,还是允许新闻监督践踏着私权利走向其维护公权利的终极目标?这些都是在理论和实务方面十分敏感而且复杂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笔者认为,舆论监督与公民隐私权利保护不能悖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