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有益于少年儿童一辈子.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教育有益于少年儿童一辈子

国学教育有益于少年儿童一辈子

国学教育,就是一国之学的教育,对我们的炎黄子孙而言,就是

汉语言学问的教育。

国学教育是作用于少年儿童,有益于少年儿童一辈子的教育。这

一观点并不是笔者的发现,也不是笔者一人认同,一人欣赏的。在当

今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教育本源首要任务着力不够,社会教育副

作用负面影响过大的现实面前,面对青少年犯罪率飙升,心理脆弱,

自理能力让人揪心等行为现象,我们的社会在反思,我们的教育在反

思,我们的每一位家长在反思。反思后的结果就是共识: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教育不能舍本求末。教育要从幼儿抓

起,教育要重在树德明理,教育要有益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

要有益于少年儿童一辈子良性发展。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国学就责

无旁贷地成了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因为在今天我们再也找不到比国

学教育更有益于青少年一辈子的教育了。

国学教育,就是一国之学的教育,对我们的炎黄子孙而言,就是

汉语言学问的教育。国学,又称国故,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如说:

“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狭义的是指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

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广义主要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

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

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

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

因此,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优秀文化和学术成就,包括历史、思想、哲

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

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依上所言,国学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国粹教育,它是以中华五

千年文化中最为精华、最具活力的内容为蓝本来进行教育的。在实施

教育的过程中,国学以“粹人”为目的,以德求才,以才美德,德才

并茂的教育理念培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式的人才。故而

国学教育首以“传道”,“授业、解惑”次之。基于此,才有了“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位卑未敢忘忧国”,

“位尊不忘公仆心”的千古醒言和陆游、范仲淹式的一大批仁人志士。

在长达五千多年的文化发展史中,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

化博采众长,有如春江之水,显示出了波澜壮阔的生命活力。中国的

历史上,后宋王朝与明王朝曾经被蒙古族及满族颠覆过。但是,中华

文化从来就没有被哪种外来文化颠覆过。相反,就是取代了后宋和明

朝的元朝与清朝,最后的结局就是被中华文化所同化,成为中华民族

和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近代史上,中华民族一度受到日本的侵略。但是我敢说,一旦大

和民族颠覆了中华民国,最后的结局仍然是大和文化被中华民族之文

化同化。因为中华文化具有气吞山河的生命力和极为博大的兼容性。

中华文化这种强大的生命力和兼容性与其渊远流长的历史有关,与其

数以亿计的持有者有关,与其世代传承,行之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

方式有关,更与其教育的宗旨与目的至为相关。

长期以来,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国学教育的教育宗旨就是“培本、

育才、激能”。培本就是明理,立德。也就是韩愈老先生所说的“传

道”,陶知行老先生所讲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

人”。中国的国学教育,首要的就是教育受教者学会做人,故有“立

业先立德,立德先立人”之说。

做人的教育不仅贯穿于教育的始终,而且贯穿于人生的始终。不仅

读书学文是这样,学武学艺都是这样。古人说,学武先学武德,学艺

先学艺德,德不过关,武艺和技能师傅是不会往下教的。故而,中国

的儿童,从一接受教育的时候,接受的就是培本明理的.教育,故黄香

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能千古流芳,舍生取义,杀生成仁

的训示能铭心不灭,均为德育所至。德育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培育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从这一意义上说,元与清如果不接受中华

文化的同化,就一定会在抗拒中华文化之中灭亡。尽管这两个朝代最

后都灭亡了,但它只是中华文化传承进步过程中的被取代,并不是文

化的消亡。同理,日本侵华战争的失败,与其说是败在中国人民的英

勇抵抗面前,不如说是败在中华文化的博大顽强面前。

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上,不少的实例都在说明,一个民族的真正

消亡,是因为这个民族的文化已经消亡。由国学培育出的道德文化,

由德育烘托起的中华文化铸就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培育出的中华民族

的精神是永远不可战胜的。这就是中华国学教育的魅力所在。也就是

在这魅力的前提下,育才激能的教育为民族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