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经典中医启蒙》
香港长洲岛渔村码头
无以形先,可玩往来
我们接着讲《宝命全形论》,岐伯讲了针灸里“法天则地,随应
而动”的高境界后,君臣间的针灸问道又继续了。
“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
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
往来,乃施于人。”
这段话,我在前面针灸部分解释过,还是在讲“治神”,后面的
“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
人”,讲到了针刺之际,忘掉脉象、症状,与患者内外合一,不被形
象变化所牵引,玩味神气的往来。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瞬。”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
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
发机。”
这两段话,很像武林秘籍,“至其当发,间不容瞬”,这是一种
什么样的状态?
显然不是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案,像插秧一样,一根接一根地把针
插进去,而是像两位武林高手的对决。是神气互感状态下的直觉反应,
不容一丝半分的思索和杂念。
只有在神静定的状态,才可能观察到当下的变化,这些变化无法
用语言来传递,因为是身心与神气的精微感受,只能用“冥冥”“乌
乌”“稷稷”来意会。因为它无形无象,“莫知其形,不知其谁”。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势”的消长。“伏如横弩”讲的是其势盛强,
犹如张开的弓弩;“起如发机”描绘的是其势爆发外泄的那一刻。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
神无营于众物。”
“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是高度专注而敏锐的
精神状态,才可能知道“经气已至”,也才可能“慎守勿失”。这是
上工的状态。
“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在《灵枢·九针十二原》里面有类似的
一句话,叫作“迎之随之,以意和之”。在这个水平的医生,补泻是
心念的作用。
这个好理解,针只是传递和接通神气的工具,比如一个桃子,就
像坊间俗话,“我要恶心你一下,就给你个桃子;我要让你高兴一下,
也给你个桃子”,完全在于心意。
一开始岐伯说“针者,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说的是病人,如果他的神已经散了,志意也没办法调整安定,即使用
对了方法,但还是好不了。对医生来说也是这样,如果医生自己的精
神状态是散漫的,甚至意识不到自己脑袋里有很多杂念,精神是浑浊
的,那怎么用针?
一个医生,可以拿到医师证,甚至做到教授,但如果他自己“精
神不进,志意不治”,可能就辜负了自己,也对不起病人。
哪怕你是个磨豆腐的,或者扫地的,做什么没有关系。不管做什
么,训练“聚精会神”,也许能由此入道。即使入不了道,或许能成
为某一行的高手。
码头渔船上抓鱼的白鹭
“精思入微”和“胡思乱想”
听众:我打坐的时候,感觉到身体里面的气慢慢在通,但下一次又
是这样的过程。我想问气的常态是堵还是通?为什么会堵?怎样才能始
终保持通畅的状态?还有,别人跟我说炼功炼气有养气和耗气之分,怎
么才能养气?
李辛:我们先说一些大原则。你可以站起来给大家看一下你的状态
吗?大家觉得她是相对充盈的还是有点扁的?
听众们:扁的。
李辛:她脸色也不是很亮,稍微偏黄一点,是吧?
好,请坐。打坐是阖的状态。睡觉啊,跟猫猫狗狗一起玩,养花
养草,这些不用动心机的事情,就是阖;动脑筋、动心就是开。我现在
就在开,你们也在开。
阖,就是把神气收回来。气回来了,气球才会慢慢充盈起来,原
来扁掉的地方,堵的地方就会慢慢打通。你比较敏感,能感觉到。但
每次充气没条件充满,而且之后又消耗掉了,于是又堵上了,所以每
次都有这个感觉。这是正常现象,充满就是圣人了,我们现代人被生
活和压力耗得厉害,都充不满。
充满了就是“神完气足”。道家认为“神满不思睡,气满不思食,
精满不思淫”。临床上确实观察到那些性欲过于亢盛的,常常反而是
比较虚的人。
当神气比较弱的时候,我们是在一个比较低版本的状态生活,幸
福感和满足度是不够的,而且不太容易获得高层次的满足感,常常会
处在隐形饥渴状态,觉得“缺”很多东西,然后更加向外抓。这是一
个恶性循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