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仪式化实践:山西潞城圆锁习俗研究
中文摘要
圆锁习俗是民俗学探究人生礼仪的重要研究对象,人生礼仪是每一个独立生命个体
加以社会化的仪式规范,在重要的人生阶段实现身份的过渡和转化。通过研究潞城圆锁
习俗,肯定了这一人生礼仪对受礼者成长的塑造作用,展现了人在成长历程中不同时期
的社会性转换。在现代化趋势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文明与传统民俗的交汇碰撞在县
镇地区尤为明显,因此对潞城地区的圆锁习俗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潞城孩童的十五岁生日仪式尤为隆重,在当地这种仪式被称为“圆锁”又称“开锁”
“圆羊”,是象征孩童走向成熟的民间成人礼,具有独特的仪式流程和文化底蕴。在潞
城地区选择成家川、西南山、山底、石梁、贾村以及韩家园等村落作为典型田野点,通
过田野调查获取关于当地圆锁习俗的相关资料,并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和村落之间圆锁礼
的区别和联系。各地区民俗活动的发展必然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及历史人文背景密
切相关,从潞城区自然人文环境入手,深入了解该地区民众的地域性格,为研究当地圆
锁习俗奠定基础。接下来深入分析潞城圆锁习俗的仪式空间建构,通过对仪式时间及开
锁人的选择,可以看出潞城民众对圆锁习俗的重视程度之深。对奶奶神和天地神的祭拜
贯穿仪式全程,祭祀行为彰显出长辈对受礼者生命康健的祝福与祈祷,经三姓人为其开
锁,象征着受礼者摆脱稚嫩迈向成年。通过对潞城地区圆锁习俗的调查发现,任何民俗
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该习俗在此地盛行不衰并流传至今,离不开与当地民众生活的密切
联系。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潞城圆锁习俗受到个人及经济教育水平因素的影响,呈
现出内涵多元化、场域的分离及仪式规模扩大等特征。现代圆锁习俗融合了各种现代化
因素,如摄像、录影和专业礼仪团队等,这种现代化转变是为顺应时代发展而作出的调
整。
潞城地区的圆锁习俗无论是仪式时间的选择亦或各种仪式流程规则的制定,都有一
套当地民众所遵循的仪式规范。在共同信仰及价值观的影响下,这一区域民俗在发展过
程中都会得以更好地传承。
I
关键词:潞城;“圆锁”习俗;成人礼
II
RitualizedPractice:AResearchontheFolkloreofRoundLocks
inLucheng,Shanxi
Abstract
Thefolkloreofroundlocksisanimportantresearchobjectoffolkloretoexplorelife
etiquette.Lifeetiquetteisaritualspecificationthatissocializedbyeachindependentlife
individual,andrealizesthetransitionandtransformationofidentityinimportantlifestages.
ThroughtheresearchofthefolkloreofroundlocksinLucheng,itaffirmstheroleofthislife
etiquetteinshapingthegrowthoftherecipients,andshowsthesocialtransformationof
peopleindifferentperiodsofgrowth.Underthebackgroundofintensifiedmodernization
trend,theintersectionandcollisionofmoderncivilizationandtraditionalfolkcustomsis
particularlyobviousincountyandtownareas.Therefore,itisofgreatresearchsignificanceto
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为例.pdf
- 相对剥夺感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物质主义的中介作用与敬畏的调节作用.pdf
-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语文“自然情怀”主题单元的应用研究.pdf
- 萧军后半生文学创作与思想研究(1948-1988).pdf
- 小分子在TM-Au(111)表面吸附和分解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劳动教育内容分析.pdf
- 小学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个案研究--以太原市B小学为例.pdf
- 小学教师对“双减”政策适应性现状研究--以山西省S县4所小学为例.pdf
- 小学生家长教育素养现状研究--以山西省L市为例.pdf
- 小学音乐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研究--以乡宁县三所小学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