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部编九上语文[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3公开课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资料整理.docxVIP

中小学部编九上语文[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3公开课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资料整理.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基本信息

文章题目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不仅是议论文,还是驳论文,所以教师在“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的基础上,还要初步掌握驳论的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

鲁迅写此文时是在“9·18”的背景下,现在的学生了解很少,教师要有相应的准备。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1.诵读法:反复诵读是理解词句意思、文章内容的基础,更是梳理本文论证思路的关键。特别是感情朗读,对感受作者的驳论语言风格很有帮助。

2.讨论法:有很多学生自己在讨论中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是激发学生质疑发问、解决疑难问题的好方法,而且通过交流容易使学生自主进入文本。本课论证思路的梳理基本上是想在小组合作中完成,特别是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这个难点,教师也想通过小组探究来解决。

4.用多媒体: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导入用“9·18”视频资料,能形象而直观地再现当时的背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熟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论证思路。

3.感受作者驳论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并感受语言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感情朗读,感受作者驳论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一篇精彩文章,感受他的铮铮铁骨。

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

创设适合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

2.初读课文

1.【作家作品】

2.对于写作背景中较难理解的内容和难读的字音、难解的词意、句意,教师要及时纠正、解说。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疑问的地方。小组交流并补充关于鲁迅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背景知识。

遵循学生阅读规律,首先解决阅读中的疑难,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排除阅读障碍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再读课文

采用分组朗读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完成梳理文章论证思路的任务。

通过一段段反复诵读,学生小组讨论质疑、教师答疑纠正的过程,梳理出文章的论证思路。

A组同学读1—2段,找出对方论点和论据。

B组同学读3—5段,找出作者在这部分中表明的观点和依据。

C组同学读6—9段,找出作者的正面论点、论据和结论。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来解决。

4.精读片段

1.文中多次出现“中国人”一词,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

2.“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句子中“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

3.抓住典型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批驳语言的辛辣、讽刺。

【讽刺性语言的示例】

在文章开头,“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充满着嘲讽意味。“总”,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尊重学生的阅读规律,鼓励学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通过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感情范读会起到很好的感染作用。

5.拓展迁移

给出话题:“90后是失去希望的一代人吗?”引发学生的思、辩,使课堂教学的学与用相结合。

报纸上经常刊载:90后娇生惯养,不够坚强,不懂得感恩,缺乏社会责任感……于是有人慨叹曰:90后是失去希望的一代人。请表明你的观点,模仿7—9段的思路说一段话。

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体会必要的德育渗透和哲学思想,加深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把语文的“读、说”能力融为一体。

板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讽刺的力量:爱憎分明

“投枪”“匕首”的力量源于逻辑的力量:归谬法,破立结合

语言的力量:犀利泼辣,句句中的。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读课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风的故乡 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风的故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