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精选推荐.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训训诂诂学学

训诂学

导⾔

1、⽂字的识读(词义)

《左传·宣公⼗五年》:“易⼦⽽⾷,析以爨。”

杜预注:“爨,炊也。”

2、句义的疏通

孟⼦⽈:“道在迩⽽求诸远,事在易⽽求诸难。⼈⼈亲其亲,长其长,⽽天下平。”

赵岐注:“道在近,⽽患⼈求之远也。事在易,⽽患⼈求之难也。谓不亲其亲,以事其长,故其事远⽽难也。”

3、思想的阐释

《论语》:“⼦⽈:君⼦不器。”

《周易·系辞传》:“形⽽上者谓之道,形⽽下者谓之器。”

训诂学——解释之学

第⼀章:训诂与训诂学的特点,训诂学与古代相关学科的关系,训诂学在当代发展的定位,学习训诂学的意义。

第⼆章:训诂学所包括的训诂材料,以及这些材料所显现的体式(宏观的形式)。

第三章——第五章:训诂⽅法,或称之为训诂体例。(重点)

第六章:训诂学所包含的内容。

第七章、第⼋章:训诂专书。

第九章:前⾯⼏章主要介绍的是先秦时期的训诂学相关内容,第九章补充说明了中古时期训诂学发展的特点。(略)

第⼗章、⼗⼀章:从史学的⾓度,介绍了训诂学发展的概况及对传统训诂学的继承和发展。(传统训诂学——理论训诂学)

第⼀章训诂与训诂学

第⼀节什么是训诂与训诂学

⼀、“训诂”的定义

1、“训”、“诂”两字连⽤最早见于《⽑诗故训传》

故训——诂训——训诂

郑⽞在《⼗三经注疏·⽑诗正义》“周南关雎诂训传第⼀”下注云:“‘故训’旧本多作故,今或作诂,⾳古⼜⾳故。……诂、故皆是

古义,所以两⾏。”

2、历代学者对于“训诂”的解释

(1)东汉许慎《说⽂解字》

“诂,训故⾔也。”“训,说教也。”

(2)晋代郭璞《尔雅·释诂》下注

“此所以释古今之异⾔,通⽅俗之殊语。”

(3)唐代孔颖达《⽑诗正义》

“诂训传者,注解之别名。”

“诂者,古也,古今异⾔,通之使⼈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也。”

“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

“诂”和“训”是解释语⾔的两个不同的法则:

①“诂”是解释“异⾔”的。

“异⾔”是指对同⼀事物,因时代或地域不同⽽有不同的称呼。因时⽽异的古语⽤当时的今语去解释;

因地⽽异的⽅⾔⽤当时的通语去解释。

因时间因素形成的“古今”异⾔

载,岁也。夏⽈岁,商⽈祀,周⽈年,唐虞⽈载。《尔雅·释天》

《尚书·尧典》:“九载,绩⽤弗成。”孔疏:“孙炎⽈:‘岁,取岁星⾏⼀次也。祀,取四时祭祀⼀讫也。年,取⽲⾕⼀熟也。

载,取万物终⽽更始。’”

本义装载、搭乘。

假借为“才”,《说⽂解字》“才,草⽊之初也。”

于省吾等认为是斧钺之形。

徐朝华认为是⽯镰之类的收获⼯具。本义是收获庄稼,古代⾕物每年⼀熟,⼀年收割⼀次,引申为表⽰时令的年。

⽊星也被称为岁星,⼗⼆年运⾏⼀周天,把黄道⾯分为⼗⼆个区域,每⼀个区域被命名为⼀个星次,⽤岁星运⾏到哪个星次来

纪年。

像⼈背负⽲麦之形。本义是⽲熟,⾕物每年成熟⼀次,引申为表⽰时令的年。

周代先祖为后稷。

夏⽈校,殷⽈序,周⽈庠《孟⼦·滕⽂公上》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滕⽂公上》

“养者养耆⽼,教者教以礼义,射者三耦四⽮,以达物导⽓也。”(赵岐注)

“⾔庠者,所以养耆⽼于此者也。校者,所以教礼仪于此者。序者,所以讲射于此⽽⾏尊卑辑逊之礼者也。”(孙奭疏)

《现代汉语词典》

【责】〈古〉⼜同“债”。

《战国策》谁习计会,能为⽂收责于薛者乎?

【知】〈古〉⼜同“智”。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因地域(空间)因素形成的“⽅俗”殊语

盾,⾃关⽽东或谓之瞂(fa2),或谓之⼲,关西谓之盾。《⽅⾔》

《现代汉语词典》:

【粟⽶】〈⽅〉⽟⽶。

【棒⼦】〈⽅〉⽟⽶。

【珍珠⽶】〈⽅〉⽟⽶。

【⽟⽶】……在不同地区有⽼⽟⽶、⽟茭、⽟麦、包⾕、包⽶、棒⼦、珍珠⽶等名称。

⼈为因素形成的“雅俗”之别

⼀是由于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

诛、弑

《尚书》:“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易·坤》:“⾂弑其君,⼦弑其⽗,⾮⼀朝⼀⼣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是由于⽂学作品修辞的需要——避免重复

②“训”是“道形貌”的,是对⽂献语⾔的具体含义,进⾏形象的描绘与说解。

从解释的语⾔单位来看,不仅是词,还包括句⼦、章、篇;

从说解内容来看,不仅是语义,还包括语⾔结构、修辞⽅法和表达⽅式。

就词义的解释来看,要⽤较多的⽂字达到疏通⽂意的⽬的,对词的具体含义进⾏说明,如:《孟⼦章句》“殷⼈七⼗⽽助”,“助

者,藉也。”

赵岐注:“藉者,借也。犹⼈相借⼒助之也。

文档评论(0)

【晓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档大家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