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2:八上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VIP

专题22:八上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2:八上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

一、(23-24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写诗人居于喧嚣扰攘的人境,却没感受到尘世的喧扰。

B.甲诗中“见”字,最能呈现出诗人“无意得之”的悠然心境。

C.乙诗结尾化用典故,表明诗人效仿古代名士以死明志的决心。

D.甲乙两诗中“已忘言”“无相识”,极具口语化,读来亲切。

2.[甲][乙]两诗分别描绘了秋天日暮的什么画面,请简要概括。

【答案】1.C2.示例:甲诗描绘了南山云气美好,鸟儿归巢画面。乙诗描绘了东皋田园风光画面。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的理解与分析。

C.“表明诗人效仿古代名士以死明志的决心”错误。乙诗结尾“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这里诗人借伯夷、叔齐不愿为周臣的典故,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表明诗人想避世退隐的欲望;

故选C。

2.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

甲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思是: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本句写所见南山景象,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抓住主要意象“山气”“飞鸟”,描绘了南山云气美好,鸟儿归巢的画面。

乙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意思是: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抓住主要意象“树树”“秋色”“山山”“落晖”,描绘了东皋美丽的田园秋色的画面。

二、(2024·湖南株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3.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把诗人的情感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美的愉悦。

B.【甲】诗借猎人带着猎物满意而归的热闹景象反衬出诗人的寂寞和孤独之感。

C.【乙】诗由近及远描写所望之景,由三城戍引发诗人对蜀地战乱的深沉担忧。

D.【乙】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风尘喻战争,表现诗人和其他兄弟都散居各地。

4.这两首诗都由“望”感慨而发,尾联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3.C4.【甲】诗尾联运用典故,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之情。【乙】诗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景象的隐忧之情。

【解析】3.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C.有误,“【乙】诗由近及远描写所望之景”错误,由蜀地要塞三城戍到送别之地万里桥,应该是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

故选C。

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王绩的《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以“东皋薄暮望”开篇,下文写具体所见,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尾联运用典故,写“望”的感受。“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难觅知音,只能向先贤寻求慰藉的心情。

杜甫的《野望》,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首联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尾联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杜甫“跨马出郊”,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

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