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发热《急救医学》发热(fever)发热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体表温度>37.3℃,热程在两周以内的发热为急性发热定义发热的感染性病因发热的非感染性病因010203040506发热机制内源性致热源中枢机制外源性致热源调定点上移下丘脑是体温中枢的高级部分,次级部分是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至于致热原的作用部位,迄今尚难确定。1、致热源性发热(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外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体温调节中枢微生物病原体炎症渗出物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通过血脑屏障发热通过激活白细胞(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产热散热非致热源性发热0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02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03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04传统上把能引起人体或动物发热的物质通称为致热原。根据致热原(pyrogen)来源又分为外源性致热原和内源性致热原。(一)外源性致热原:如微生物、致炎物、抗原-抗体复合物、淋巴因子、类固醇、内毒素、外毒素、结合菌素等。(二)内源性致热原:1、白细胞致热原(leucocyticpyrogen,LP)现公认LP就是IL-1。2、新发现的内源性致热原1)干扰素(IFN)2)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3)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致热原的概念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示意图直接OVLT下丘脑EPNa+/Ca2+?cAMPPGE“调定点”上移皮肤血管收缩散热?骨骼肌寒战产热?体温升高发热激活物单核细胞①③④②病史01体格检查02辅助检查03发热疾病的诊断要点病史病程时间快慢伴随症状其他热型用药史病史热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超高热41℃以上高热39.1~41℃体温上升期(stadiumincrementi)高峰期(fastigium)骤升型,缓升型退热期骤降,渐降发热的临床过程将病人的体温按一定时间记录,绘制成曲线图即所谓热型。了解热型,有助于鉴别诊断。影响热型的因素常见的发热热型及临床意义指体温明显升高在39℃~40℃及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1℃。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超过2℃,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的体温曲线型。大叶肺炎,伤寒高热期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感染,结核体温骤然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发热数日后逐渐下降,数日后又再发热数日的热型。疟疾,肾盂炎布鲁菌感染指急升型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骤降,但数日后又再出现的体温曲线类型。指发热病人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