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篇一」

人成虎》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3分)

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①,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

“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

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②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

虎;今邯郸之去③魏也远于市,议臣者④过于三人,愿⑤王察之。”王曰:“寡人

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⑥先至。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⑦。

(《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

质。庞恭:魏国大臣。质:做人质。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②夫:语

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③去:距离。④议臣者:议论我的人。

议:议论。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臣:庞恭自称。⑤愿:希望。⑥谗言:坏话。

⑦竟不得见: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竟:最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王信之乎()②愿王察之()

③庞恭从邯郸反()④后太子罢质()

【小题2】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B.从

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C.观之正浓(《幼时记趣》)D.故时有物外

之趣(《幼时记趣》)【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你从“三人成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答案

【小题1】①相信②观察,仔细看,明察③同“返”,返回④结束

【小题1】D

【小题1】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着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

真的有老虎了。

(2分)⑵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2分)

【小题1】“谣言重复多次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或”不要轻信谣言”等,意思

接近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信”是动词,为“相信”的意思;(2)

“察”古今义不一样,古义:仔细看,今义:察看,监察。(3)“反”为“通假

字”,同“返”。(4)“罢”一词多义,有“结束、罢了”等意思,此处指“结

束”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

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

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试题分析:“之”用法很多,有“动词、助词、结构助词”等。

文档评论(0)

130****52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