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儿肠套叠护理诊断.pptx

小儿肠套叠护理诊断.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肠套叠护理诊断

汇报人:xxx

20xx-04-06

未找到bdjson

目录

小儿肠套叠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急性肠套叠护理评估

慢性肠套叠护理评估

护理问题诊断与制定护理计划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康复期护理指导与健康教育

小儿肠套叠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01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一种疾病。

定义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肠套叠和慢性肠套叠。急性肠套叠较为常见,慢性肠套叠一般为继发性。

分类

发病原因

肠套叠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肠道蠕动节律紊乱、肠道发育异常、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危险因素

婴儿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特别是4~10个月的婴儿。此外,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男女之比为2~3:1。

地区分布

肠套叠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

季节特征

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的季节性流行有关。

年龄与性别

肠套叠主要发生于婴儿期,特别是4~10个月的婴儿。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

临床表现

肠套叠的典型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肿块。患儿可能因腹痛而哭闹不安,呕吐物初为乳汁,后可含胆汁或粪便样液体。血便为果酱样黏液血便。腹部肿块多位于右上腹,呈腊肠样。

诊断依据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结合腹部B超、X线或空气灌肠等检查结果,可作出肠套叠的诊断。其中,腹部B超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可显示肠套叠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急性肠套叠护理评估

02

心率

呼吸

体温

血压

01

02

03

04

注意心率是否规整,有无加速或减慢。

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注意有无呼吸困难或急促。

监测体温变化,注意有无发热或低温。

测量血压,注意有无低血压或高血压。

观察腹部是否膨隆,有无肠型或蠕动波。

轻柔触诊腹部,注意有无压痛、反跳痛或腹肌紧张。

听诊肠鸣音,注意肠鸣音是否活跃或减弱消失。

对于疑似肠套叠的患儿,可进行肛门指诊,检查直肠内是否有黏液血便。

腹部形态

腹部触诊

肠鸣音听诊

肛门指诊

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等,评估患儿内环境及感染情况。

实验室检查

腹部X线平片、超声或CT等,明确肠套叠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

疼痛部位

疼痛性质

疼痛程度

疼痛伴随症状

询问患儿疼痛部位,注意与肠套叠的典型腹痛部位(脐周或右上腹)是否相符。

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等)对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了解疼痛的性质,如阵发性绞痛、持续性胀痛等。

注意有无伴随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以辅助判断肠套叠的病情。

慢性肠套叠护理评估

03

详细询问患儿有无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等肠套叠典型症状。

了解患儿发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等诱因。

询问患儿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以及治疗情况。

注意患儿精神状态和面色,有无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休克早期表现。

观察患儿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性状和量,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观察患儿腹部体征,如腹胀、肠型、腹部包块等。

03

空气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

明确肠套叠诊断和复位情况。

01

血常规检查

评估患儿有无感染及贫血情况。

02

腹部B超检查

观察肠套叠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肠管血流情况。

评估患儿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对于有多次复发或慢性肠套叠的患儿,需评估其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并发症的风险。

评估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等风险。

护理问题诊断与制定护理计划

04

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包块等典型症状,以及可能出现的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表现。

临床表现观察

通过腹部超声、X线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明确肠套叠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

进行血常规、电解质等相关实验室检查,了解患儿内环境状况及感染情况。

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调整、疼痛管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

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恐惧、焦虑等,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解释护理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缓解患儿疼痛不适,减轻其恐惧和焦虑情绪。

保持患儿内环境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肠套叠的复位和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遵循循证护理原则,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指南选择护理措施。

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和护理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05

合理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便秘。

保持肠道通畅

规律生活作息

及时治疗肠道疾病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坐。

如肠炎、肠息肉等,防止病情恶化导致肠梗阻。

03

02

0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肠套叠症状,立即就医。

早期发现

文档评论(0)

繁华专业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繁华专业文档,为您提供有价值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