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单元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pptxVIP

第二单元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02官员选拔与管2024年高考一轮(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程标准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解读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1.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角度分析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产生的原因。2.立足时空观念把握西方文官制度的演变历程,从史料实证角度理解其特点,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认识西方文官制度对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2022辽宁T15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1.考情分析

重点知识:(1)三大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三大内容:官员选拔、考核、监察;(3)三大趋势:由重血缘门第出身到重视才学、由推举选拔到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逐渐制度化。1.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两大特征:近代中国官员选拔借鉴西方文官制度,但没有得到落实;现代中国由干部管理制度到国家公务员制度,逐渐科学化、规范化;(2)三大制度:文官制度、干部管理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2.近现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3.近代西方文官制度(1)三大制度:官职恩赐制、政党分肥制、文官制度;(2)两大过程:由官职恩赐制到政党分肥制;文官制度形成过程。

考点一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3.考点梳理

3时空定位官员选拔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留学毕业生与学堂选官公务员制度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先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民国晚清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秦御史大夫刺史御史台都院察台谏合一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1、西周至春秋标准:—世官制血缘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2、春秋战国(1)标准:(2)选拔方式:(3)影响:—举荐与军功爵制尚贤(才能和军功)举荐、任命①打击贵族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②有利于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适应了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史记·商君列传》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秦朝(1)概念:“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前者指百姓和普通官吏都要向“法官、法吏”学习律令而为官,后者负责宣讲法律和君主的旨意。(2)目的:统制舆论,钳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常科(1)科目特科察孝廉举茂才茂才在开始只是特科,汉光武帝时设为常科,选拔超群逸伦、智略出众的优秀人才。德才兼备,正直不阿,能直言极谏。贤良方正明于儒学的经典,通晓儒术。明经品行端正,通晓儒经孝廉是汉代入仕的主要途径。讲求孝行、廉洁。4、汉代—察举制贤良文学

(2)标准: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品德才能)并重(3)评价:积极: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局限:①容易任人唯亲,滋生腐败;②后期选官被豪强地主操纵,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晋书·段灼传》

5、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后汉桓灵时谣》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察举选官名实不符,很难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同时,汉末以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背井离乡,“人士流移,考详无地”,难以掌握士人的真实情况,使察举制无法实施。——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上册)》(1)背景: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人口流动加剧,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不利于中央集权;战争频繁,士人流失,察举制不适应选拔需求。(2)建立:220年魏王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3)标准:家世、道德、才能→只看家世(4)方式:州、郡设置中正官→品评等级→吏部按品授官(5)实质: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6)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注重家世,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创立-隋唐发展-宋朝恢复-元朝加强-明清废除-清末科举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的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进一步发展完善,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考试实行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