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论文.docx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能听得懂、学得会,在考试中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然而在同一个班级中,总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笔者认为这除了和学生自身的智力因数有关,还和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好坏有关。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重视传授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几方面进行阐述,目的在于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字:小学生,思维品质,培养

从教数年来,笔者发现对于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一点就通;而有的学生,却总是搞不明白,即使给他开小灶,进行详细地讲解,自认为讲明白了。可是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他还是不会,挫败感油然而生。此时就很自然地认为是该生的智力不足,无法理解所致。但其实真的只是智力发展不同所致吗?笔者经过反复研究,认为这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也有很大的关系,没有重视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经常地引导,帮他们挖掘,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具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导入环节入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导入的重要性。好的导入可以迅速地“抓住”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找规律”内容时,在导入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智力大比拼。我首先在大屏幕上快速闪过如下两组数据:男生组:1235、3748、6394;女生组:2345、2346、2347。然后让男、女生分别回忆刚刚本组出现的数字,女生组的同学们既快又准地回答出来了,而男生组几乎没有人回答出来,最终我宣布女生组获胜。这时,班级里一片哗然,男生组中有不少人表示不公平、不服气,我顺势请一位代表说明理由。他说,“女生组的数据有规律可循,所以很好记,而我们组的是杂乱无章的,不好记。”听完他的理由后,我用课件展示出来刚刚出现的组数据,让学生们体会该男生所说有无道理。最后,我顺势小结,明确找出规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再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圆”字,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些什么?有的学生说“轮胎”、有的说“月饼”、还有的说“地球”……,众说纷纭,学生们情绪高涨,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对学习”圆的认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训练运算正确率,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有了思维的敏捷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变化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判断和迅速地做出结论。

思维敏捷性的前提是正确,正确的思维是训练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运算正确率。比如:对于纯粹的计算题,按照认真读题、理清运算顺序、细心计算、检查验算几个步骤来进行。对于应用题,按照认真审题、缕清楚数量关系(一般用画线段图来解决)、列出算式、检查纠错。坚持让学生按这样的顺序来训练,进行计算,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运算的正确率,可以为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奠定基础。

三、善于迁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灵活性反映了智力的“迁移”,如我们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等。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较全面地分析、解决问题。多鼓励他们质疑,尝试一题多解,长期这样做,有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如在让学生做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P15页的习题:“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对于本题,学生们想到的方法一般都是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根据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这样来求出梯形的面积。我在讲解时,作了如下的引导:“大家刚才用的方法很好,说明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发现了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面积关系。那么本题还能用其他方法来求解吗?比如说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吗?”学生们很快说不能,因为不知道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长度。

我对他们的回答表示了认可,但我紧接着又追问了一句:“不知道上底和下底分别有多长,就真的求不出来梯形的面积吗?仔细想想!”说话的同时,在上底和下底下面划了一条红线。学生们带着我提出的疑问,沉默了一段时间后,有位学生举手了,他说:“根据图示,上底和下底的和就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就可以套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做了。”其他学生听后,都恍然大悟,并送给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