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数学中的定势思维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中的定势思维

摘要: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小学数学中,学生因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因定势思维引发错误。并且这种错误常屡犯屡错。笔者对小学生产生思维定势的负迁移的原因进行了思考,产生“定势”的原因和如何对这种“定势”因势利导。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避免因思维定势而导致错误,让思维定势朝着正迁移的方向发展,对这种思维定势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定势,错误,迁移

引言: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因为思维定势而犯的错误这件事,也是事出有因。

小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较少,再加上逻辑思维能力还较弱,他们认知新知识往往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之上。有人说“数学就是一门模式和秩序的学科”。在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正因为小学生这种认知状况,因此常不知不觉因思维定势而犯错,要规避这种错误,要引导学生向着思维定势的正方向发展,打破思维定势,就要对思维定势有个更理性的认识。这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举措。

一、思维定势产生背景

1.思维定势意义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于问题的解决起到促进或妨碍的作用,叫做思维定势。因此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思维定势朝着符合数学思维的方向发展,朝着思维定势积极的一面发展。使知识产生正迁移。

2.思维定势原因

(1)积极的一面表现在知识技能的正迁移上。如:在简便运算25×125×32这道题中,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已很熟练,并且知道25和4常结合,125和8常结合。学生就能运用书上公式或结论正确、快速的做出判断。把32分成4×8。如图1.这是思维定势的积极的一面。能想到把32分成4×8,也是乘法结合率熟练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有这个思维定势了,才能巧妙的解决这题简便运算。

(2)其消极的一面,是知识或经验的负迁移。如:还是这道简便运算,25×125×32.学生常犯这样的错误——如图2.这题目中,学生在简便运算时,看到两头乘,联想到乘法分配律。把乘法分配律负迁移到这里,以致于产生错误。这错误归根到底是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不到位。这也是学生因思维定势产生负迁移原因之一。对于有些新知识,因为学生学习不透彻。在知识运用上,容易受其它知识干扰,而产生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对知识理解不到位是引发思维定势负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3)学生因旧知识较熟练,而新知识还没形成熟练技能时,在这个阶段,也会因思维定势产生知识负迁移。如图4,在第二步系数化为1的时候,应该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用1除以3才对,而学生在除法计算时,却习惯了大数除以小数,用了3除以1.正因为这个思维定势产生了知识的负迁移,所以导致错误。

5.常有学生最后结果取近似数,其原因是在低年级学除法时,当时没学分数,结果除不尽时就保留,因为这个思维定势,学了分数后,结果还是取近似数。不习惯用分数来表示。受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干扰,产生知识知识负迁移的例子很多。再如“笑笑比淘气多10元,淘气比笑笑少10元。”学生因为这一题的影响,在学分率知识时,“甲数比乙数多20%,乙数比甲数少20%”很多学生认为这句话对。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和活动经验,是学生出现思维定势负迁移的主要原因。(4)因为审题不仔细,再加上思考中的思维定势,引发错误。如:钟表上,从12点到1点,分针转了()度。这一题,常有学生错成30度这个答案,审题时没注意“分针”二字,思考时只想着12点到1点,中间有多少格了,正式这个思维定势,使很多学生“不自觉”的审题不仔细。

二、思维定势解决办法

1.强化认识

魏书生老师说过:学习就是“发展、发展、再发展;生长、生长、再生长。”要强化学生正确的、积极的一面,以此来“对付”学生易错、易混的地方。这种教学思想,也可以用在纠正学生“思维定势负迁移”的上面。数学是一门技能性学科,对于正确的技能,要达到熟练的程度才不会被“定势”干扰。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若不能有足够的题量使之强化,形成熟练技能,新知识就会受旧知识影响,有时就会发生知识的负迁移。对于5+3X=6这样的方程就是个例子,在学生明白“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这个知识时,要强化,在不同年级时,要定时复习。如:在乘法中,对“积”、“因数”及关系有熟练的认识。就能避免因“定势”而除法颠倒。只有强化到熟练时,才不会产生知识的负迁移。

2.重视过程

学生产生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其源头还是对书本知识理解不够透彻造成的。纠正对学生不利的思维定势,要从源头抓起,课堂教学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形成的数学技能产生的迁移往往是正迁移。如:25×125×32简便运算中,倘若对乘法分配律有透彻的认识,就不会写成25×4+125×8.下面是一个教学片段:师:你为什么把25×125×(4×8)这一步,写成25×4+125×8呢?生:因为我想25和4结合,125和8结合,又联系了乘法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