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优作】(高中语文)难走的路从不拥挤.docxVIP

【考场优作】(高中语文)难走的路从不拥挤.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这幅名为“捷径”的漫画,按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选择哪一条路最先到达目的地的问题,而漫画中反映的现象,在社会现实中也大量存在,请结合漫画内容谈谈你对此类现象的领悟和思考。

要求:根据材料选好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场优作】

难走的路从不拥挤

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高三15班郑惠晴

杨绛曾言:“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斯言不谬。诚然,好走的路有时并不能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而独辟蹊径或许更能到达彼岸而拾得我们所要的芬芳。漫画中,不用行走的电梯人满为患,而需自己一步一脚印向上攀爬的楼梯却人迹罕至(应改为“少有人走”)。由此可得一个至上真理:难走的路从不拥挤。

反观当下,大多数人更安于舒适、安逸的电梯而不愿尝试稍具艰辛的楼梯。如若置于个人奋斗史中,那么这些依赖“电梯”之辈可能难以使自我绽放夺目光彩,又何谈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奋斗者呢?

难走的路于庸碌之人是阻挡成功的巨石,于奋斗者而言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徒步走完六千里路,走完55个民族集散地的雷殿生发出呐喊:“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正如他所说的话一样,他选择了难走的路,成为自唐朝以来第一个走出罗布泊的人,尽管路难走,历经万难,但他终是到了成功的彼岸。路难走,但坚持下去就是万里坦途;好走的路或许轻松,但却到不了我们所愿的目的地。半山腰总是最舒爽的,但也是最拥挤的,唯有行至顶峰才能享受天地日月之精华,放声高歌。愿我们坚持,因为“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以路难锻造特立独行的精神,以路难守卫心中净土。

君可见,屈原忠而被谤,但他选择了众人都不选的直谏之路,愿为国家而成江上魂,虽逝尤(应为“犹”)存,成为历史上一枝高洁傲岸的松竹;君可见,陶潜不愿与世人同流合污而选贫困、朴实无华的避世之路,明明与泥泞共存更容易,为何又要抛弃那美好生活呢?只因他不愿以青春走那好走的路,而更愿意在心中种菊修篱守卫内心净土。也许路难走,但我们却更容易到达我们所希冀的诗和远方。

于难路之中铸就国之大器,推动民族复兴。

风洞奠基人俞鸿儒院士于独辟蹊径的难路中找到守卫国之安全的办法;核武器专家于敏于三十年沉潜中铸就国之重器,推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芯片之母黄令仪于坎坷之路中守卫国家命脉。此般皆以难走之路铺就国家发展坦途,于国家发展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于国家繁荣中开出人生的一树繁花。

当代青年应如逐日的夸父般,奔赴时代洪流,莫惧路之难,莫贪道之易。理应时刻铭记:难走的路从不拥挤,而人满为患的大道却充斥泥泞。愿你我皆能于荆棘丛生的陡路中踏出康庄大道,通住成功的彼岸。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文章紧扣作文材料阐述观点,由材料向生活聚焦,由论述话题向社会话题聚焦。文章可圈可点之处很多,首先是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从杨绛的名言引出材料中的漫画内容,得出“难走的路从不拥挤”的论点;接着针对“大多数人更安于舒适、安逸的电梯而不愿尝试稍具艰辛的楼梯”这一现实,侧重于从正面阐述选择难走的路在“守卫心中净土”和“推动民族复兴”方面体现出的重大意义;最后呼吁当代青年“莫惧路之难,莫贪道之易”,再次强调“难走的路从不拥挤”,回应开头,照应标题。其次是思辨到位,论据充分,说理语言形象化。不足之处是论述“以路难守卫心中净土”这一分论点时,列举屈原选择直谏之路和陶潜选择种菊修篱的例子,略微偏离了题意,若能换成合适的时新素材并加以分析,则使该文更具论证力量。(正望及)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