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从公众科学素养三要素说起
当前,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科技发展的速度迅猛异常,科技新成果如雨后春笋,
不断涌现。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正把当今世界推向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
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国际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
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
例外的都在制定和实施高科技计划。如美国的“战略防御倡议”(StrategicDefenceInitiative,
简称SDI,后被形象化地称为“星球大战计划”);(1983.3)和《国家关键技术报告》(1991)。
日本的《振兴科学技术政策大纲》(1984.11);西欧的“尤里卡”计划(1985.5);韩国的《G
-7高技术发展计划》、我国的“863计划”等等。
而要发展科学技术,实施高科技计划,就必须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因为国家的科技政
策,取决于政府和国民对待科学的态度。
公众科学素养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在科学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当今世界各
国都十分重视公众的科学素养问题。因为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土壤,任何一个
国家或地区,只有公众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科学技术之
树才能根深叶茂。世界上有一个机构叫“国际促进公众科学素养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
的主任叫米勒,他提出的“公众科学素养三要素”,目前被国际上公认为测评国民科学素养
的三项标准(通称“米勒标准”)。其中,第一项标准是: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包
括理解科学的基本术语和普遍概念;第二项标准是:公众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和应
用;第三项标准是:公众对科学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国际促进公众科
学素养研究中心的研究结论,“具备科学素养并达到其标准的公众,才能较好地适应现代社
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它的理想标准是占国民总数的10%”。应用“米勒标准”,从1992年
至2001年,我国曾对国民科学素养进行过5次测评,结果表明,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
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今年4月下旬开始,我省首次进行公众科学
素养调查,历时近4个月。调查按照中国科协2001年进行的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方法,
采用国际通行的社会学、人类学、统计学相结合模式,在全省随机抽取杭州市本级、新昌县
等20个县(市)的1920名18岁至69岁的成年人作为对象,进行调查。9月2日下午,省
科协向社会公布了我省首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2.1%的浙江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
一比例与全国2001年调查时全国公众科学素养比值1.4%相比,高出0.7个百分点。
所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依然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任重而道远的历
史任务。2000年8月《光明日报》发表题为《理解科学,国脉所系》的文章,认为一个国
家的国民对于科学的理解程度是其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于国
民科学素养的调查和测评,并把促进“公众科学素养三要素”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道。我
们也必须重视公众的科学素养问题。
下面就讲公众科学素养的三要素中的前两个大问题:
一、科学的概念、判据和结构
二、科学研究的大体过程及主要方法
三、科学精神
一、科学的概念、判据和结构
(一)科学的概念
科学这个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知识、学问的意思。十六世纪后我国学者引进这个
概念。把它翻译为“格物致知”。“格物致知”这个词源于战国时代的《礼记.大学》中的“致
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之”。所谓“格物”,就是要以“物”为本,要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实
践的重要性。所谓“致知”,是指获得知识。1893年康有为在翻译日本书目时首先使用“科
学”一词。1896年,严复在翻译《天演论》和《原富》这两部书时,把英文Science,译成
科学。
科学是什么?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各国学者对它作出各自不同的解释,归
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一些基本方面:
1.科学是准确的判断。
2.科学就是事实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自然界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理性
认识
3.科学是种种知识单元通过它内在联系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是知识单元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政治与法治》答题模板.doc
- 经典童话故事宝莲灯.pptx VIP
-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6版.pptx VIP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doc
- 2024年广东省深圳33校联考九年级英语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包材质量承诺书范文.docx
- 湖南省九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原版.pdf
- XXX钢屋架安装技术交底.doc VIP
- IPC7525B2011(CN)Stencildesignguidelines模板设计指南(中文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