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叶天士精华中医论!!!
中医养生之亮剑2022-03-0905:59
叶天士为清代医学家,一生忙于诊务,著作不多。所著《外感温热论》为温病学建立了辨证论治体系。而由门
人整理的《临证指南医案》,集中反映了叶氏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余自弱冠读至古稀,其至醇至精,回味无穷。
今就其医话数则,析义如下,以冀与同道共飨。
伤寒必究六经,伏气须明三焦
见于《痞》病篇。叶氏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
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伤寒当以六经辨证,而伏气为温病范畴,不可用六经辨证。案中有几例伏暑
医案,为暑湿内伏,夹食发病,故用三焦辨证,叶氏拟黄芩滑石汤类方施治。
上焦宜降宜通,下焦宜封宜固
见于《吐血》篇。失血属于危症,多由浮阳或痰火盘踞于上,络脉受损所致。亦有少年阴火直上直降者,上为
咳血,下为肛瘘。案中对失血治法论述颇详,大旨为上焦以降浮火为主,下焦以固封阴精为要。通降之药如黑栀子、
牛膝、苏子、郁金、连翘、牡丹皮、降香等;固封之品如山药、地黄、鳖甲、白芍、黄精、玄参、麦冬等。
治痰须健中,熄风可缓晕
见于《眩晕》篇。眩晕由痰而致者,并不少见。案中多处提到“内风夹痰”“痰晕”“痰多作眩”等。治疗当以
健脾化痰为主,佐以平肝熄风,健脾取白术、半夏、橘红、茯苓、陈皮等,熄风取天麻、菊花、钩藤、白蒺藜等。
但叶氏又常佐以滋阴药,如何首乌、枸杞子、桑葚子、黑芝麻、柏子仁等,以冀滋水涵木,木平土安。
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
见于《木乘土》篇。肝为风木之脏,性急而动,所生之病,多风多火,或乘脾胃,或上吸肾水,或木火刑金,
或木复生火,故其生病,较他脏为多。但肝病首犯中焦者多,中焦者,枢纽也,病犯于此,脾胃失和,营卫不生,
必旁及他脏,故曰“胃为传病之所”。医圣有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实其脾胃,乃防变之上策。叶
氏所言,与医圣之旨相同。
高粱无厌发痈疽,淡泊不堪生肿胀
见于《肿胀》篇。饮食不节,致病颇多。若膏粱肥厚,贪得无厌,久而营卫失和,经脉不通,在外发为痈疽,
在内发为癥瘕。但若一味地清淡饮食,“不食人间烟火”,会使气血不足,营卫失养,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不
分,遂生肿胀,这在营养匮乏时期,并不少见。有的人为了瘦身美容,节食过度,引起营养不良性浮肿,当今亦有
所闻。
保和化食,白金祛痰,附姜暖中,参苓养胃,生脉敛液
见于《痞》病篇。痞病有虚证,有实证,不可一方通治之。食积者,用保和丸消食化积;痰积者,用白金丸(白
矾、郁金)消痰散积;寒凝者,用干姜、附子类温热药温阳驱寒;气虚者,用人参、茯苓类药益气健脾;还有因心
劳过度而致者,当益气养阴,用生脉饮治之。
脾升则健,胃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脾喜刚燥,胃喜柔润
见于《脾胃》《便闭》《泄泻》等诸篇。脾胃之论,详于东垣,所立补中益气、调中益气、升阳益胃等汤,诚补
前人之未备。但东垣详治于脾,而略治于胃,叶氏补之,拟定益胃汤(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等)滋阴养胃。且
叶氏又将脾胃功能分而述之。此段医话,最为中肯、完备。被医家称为“名言至论,深得内经之旨。”
升之不息为风阳,抑而不透为郁气
见于《肝火》篇。肝为刚脏,内寄相火,五志过激,阳冒无制,必上扰清窍,出现头晕、耳鸣、呕涎等,此即
“升之不息为风阳”,治以潜降法,药如焦栀子、羚羊角、菊叶、芦荟、黄连,龙荟丸等。若气机当升不升,当降
不降,抑制不舒,此即“抑而不透为郁气”,治以疏肝理气法,药如郁金、瓜蒌、荷叶、薄荷、石菖蒲等。
开上郁,佐中运,利肠间
见于《湿》病篇。此乃叶氏治疗湿病之三法,又称“三消走泄法”。湿郁上焦,当开肺气,药如杏仁、大竹叶、
瓜蒌皮、桔梗、鲜芦根、通草等;湿郁中焦,当健脾运化,药如白蔻仁、半夏、苍术、白术、藿香、谷芽、陈皮等;
湿郁下焦,当宽肠渗利,药如厚朴、大腹皮、枳实、茯苓、猪苓、滑石等。
龙相宁则水源生
见于《肝风》篇。“龙相宁”指龙雷之火安宁,“水源生”指肾水不断资生,唯此才能保持水火交济,阴阳平衡。
而临床上常常见到水亏火旺证,即肾水不足、肝火旺盛。治疗上可以采取“急则治其标”平息肝火法;也可采取“缓
则治其本”滋水涵木法。前者如天麻、甘菊、霜桑叶、白蒺藜、双钩藤、茺蔚子等;后者如何首乌、地黄、山萸肉、
白芍、女贞子、麦门冬、玄参、龟板、鳖甲等。
外饮以治脾,内饮以治肾
见于《痰饮》病篇。叶氏治疗痰饮,遵《金匮要略》痰饮篇治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由外界风寒所
致之痰饮,以肃肺健脾为法,方如外台茯苓饮、苓桂术甘汤、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