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于循证理念的同课异构实践研究
同课异构是指不同的教师就相同的教学内容(或主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在此基础上开展研讨与分析,比较他们在课标解读、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异同,以达到相互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同课异构教研是实现同伴互助、拓展教师思维、推动教育理念持续更新和教学方法不断优化的重要途径。在同课异构教研实践中,不同的教师执教相同主题的课例,自然会产生比较。虽然教研的目的不是区分孰优孰劣,但在教研评议中评议者的认知、立场与观点很容易让执教教师感到有压力,稍有不慎就会打击教师参与同课异构教研的积极性。这就要求评议者增强循证意识,减少主观臆断,尽可能基于证据提出课例评议的观点,增强观点的说服力。本文基于循证理念,在对同课异构中相关证据的类别及其来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循证理念的同课异构对比分析框架,开展教研实践,探索基于循证理念的同课异构教研实践路径。
一、基于循证理念的同课异构分析框架
教育领域的循证实践源自循证医学,循证医学要求将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技能、病人的价值观整合起来[1]。循证教育的核心是强调教育要从已有研究中寻找证据。循证教学是遵循证据的教学,即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教学研究依据,同时结合教师专业技能和多年教学经验,考虑学生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更好地结合,制订出教学方案[2]。本文所指的循证理念遵循循证教育学对“循证”的基本理解,指在同课异构教研过程中,根据所采集到的各类教学过程证据,结合教研团队专业智慧,同时考虑学生的价值观与愿望,三者结合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一)同课异构中的证据及其来源分析
证据是循证教育学的核心要素。有研究者将教育领域的证据分为随机对照实验、对照组准实验、前后测比较、关联性研究、案例研究和传闻六个级别[3]。但在同课异构教研中,很少有前两个级别的证据,主要是第三到第六级的证据。考虑到教师教学的情境性,证据也可以分为场外证据与场内证据,一般来说,场内证据具有更高的价值优先性[4]。课堂教学相关证据除了有以书面形式存在的研究结果、政策文件、论文案例外,还有经验、感觉形态存在的软性证据。综合考虑证据的来源与使用,同课异构比较研究中的证据主要有以下类型。
1.政策理论类
此类证据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二是国家出台的与同课异构学科教学主题相关的教育改革政策文件,如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在同课异构教研中,该类证据处于宏观地位,对教学设计有给予理念和方向指引的作用。
2.研究案例类
此类证据主要指与同课异构教学主题相关的论文、实验数据、教学案例及经验文章等。这类证据多是他人的经验成果、实践总结。由于未考虑同课异构教学实际情境,它们的可用性、有效性相对不高,一般作为教师备课的参考资料。
3.教学行为类
此类证据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形成的教学行为数据,如一节课上教师提问的统计数据、提问类别数据、学生应答情况数据、教师讲授时间、学生听讲时间、师生互动数据等。与前两类不同,此类数据与教学实际情境紧密相连,能够更好地表征教学,属于“现场证据”,使用价值较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智能摄像机配合相应软件系统,教师能够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伴随性采集、智能化识别和自动化统计分析。如本文所附案例使用的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能够自动识别9种师生教学行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形成学生参与度、表现度、关注度课堂变化曲线,并对师生课堂教学行为进行S-T数据分析。虽然这些经过机器识别、处理、分析的教学行为证据不能被称为严格的现场证据,但与场外证据相比,它们能够更客观地表征教师在课堂上面临的情境,对评议教学行为与提出改进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4.学业评价类
此类证据主要是指学生前测数据、课堂作业数据、巩固练习作业反馈数据,以及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各类检测数据。前测数据可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课堂作业数据可作为教学调整的重要依据,课后作业情况可作为后续教学的改进依据,各类检测数据是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确定教学重难点和查漏补缺的决策依据。
除了以上证据外,以经验、感觉形态存在的软性证据主要是指课堂上的教学进行是否流畅、交流氛围是否民主、教师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参与等。
(二)基于循证理念的同课异构分析框架
同课异构教研作为一种教育比较研究方式,其核心在于由不同教师执教同一主题内容,通过对两节课例的教学理念、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教学风格等的比较,教师在交流中形成共识,在碰撞中加深理解,在互助中实现发展。显然,课例间各方面的比较显著地处于同课异构的核心位置。本文基于证据角度构建的同课异构分析框架,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女性私密整形课件.pptx VIP
- 粉末涂料有限公司粉碎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docx
- 媒介与性别文化传播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4年秋浙江工业大学.docx
- 男性私密项目培训.pptx
- 男性的私密护理.pptx VIP
- 53天天练一年级上册语文测评卷.pdf
- 粉末涂料有限公司称料作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doc
-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模拟Ethernet帧的发送过程.pdf VIP
- 基于Simulink+DSP代码生成的永磁电机控制 课件全套 汪远林 第1--7章 DSP各模块介绍---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pptx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速公路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