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中的应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1]。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提升地理实践力的教学活动往往难以全面开展和推进。新课标的落地,将地理实践力提升到核心素养和行动落实的高度。校本课程以其实践性强、综合性高等特点,成为开展地理实践力教学强有力的载体。本文以“走进南海子公园”为例,通过阐述地理信息技术在野外考察和室内实践中的应用,分析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常见问题的一般解决思路,为地理实践力培养和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借鉴。
一、课程背景
(一)国家课程建设及时代教育需求
2023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重要拓展和有益补充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全面育人、高质量育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校本课程是新时代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教育和实践育人的基础环节,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地理学科可以通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室内实验等方式开展实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意志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生态文明素养。
(二)地理信息技术为课程实施提供工具
作为地理学研究的前沿手段,地理信息技术已被纳入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课程模块。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需掌握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收集和呈现人口、城镇、产业活动等人文地理数据、图表和地图的能力。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遥感(RemoteSensing,RS)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在本课程中,笔者使用ArcGIS软件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使用GoogleEarth软件分析遥感数据,并将两步路App作为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工具。
(三)南海子公园作为课程实施载体
乡土资源是高中地理教学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乡土资源融入校本课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乡土情怀。历史上,南海子是北京地区最大的湿地,曾是多个朝代的皇家猎场,但后来衰落为环境较差的城郊地区。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南海子得以焕发新生,成为北京市最大的湿地公园。作为麋鹿、黑天鹅等数十种生物的栖息地,南海子公园为野外考察活动和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因此,笔者选取南海子公园作为实践场地,设计了校本课程“走进南海子公园”,旨在引导学生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全方位认识南海子公园,让他们在发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人地协调观的观念。
二、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基于以上要求,笔者对校本课程进行了细化设计。
(一)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已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功能和常见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初步掌握了描述地理位置、分析区位条件等地理技能。他们具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且对小组合作学习和地理实践活动拥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但是,他们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较陌生,尤其是在野外考察时和实际生活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弱。因此,本课程基于南海子公园,设计了相应的野外考察和室内上机实验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实践能力。
(二)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操作两步路App、ArcGIS软件、GoogleEarth软件等工具,体验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野外考察和室内实验的过程,从而深化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提升地理实践力。
基于野外考察和室内实验产生的素材进行课堂展示,学生逐渐掌握分析高中区域地理常见问题的一般思路,即“描述地理位置—分析区位条件—提出措施途径—分析影响意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野外考察、室内实验、课堂展示和课后探究等学习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学生从时空视角全方位认识南海子公园,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和科学素养,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模式
“走进南海子公园”课程采用“野外考察—室内实验—课堂教学—课后探究”的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流程如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媒介与性别文化传播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4年秋浙江工业大学.docx
- 男性私密项目培训.pptx
- 男性的私密护理.pptx VIP
- 53天天练一年级上册语文测评卷.pdf
- 粉末涂料有限公司称料作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doc
-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模拟Ethernet帧的发送过程.pdf VIP
- 基于Simulink+DSP代码生成的永磁电机控制 课件全套 汪远林 第1--7章 DSP各模块介绍---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pptx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速公路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docx
- 《微生物》题库(含答案).pdf VIP
- 2021年锅炉点火设备故障的分析及排除_图文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