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八年级第二学期开学第一课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开学有什么好庆祝的?因为.........庆祝有学上,有书读,有知识,有成长,有前途,有未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孙中山·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左拉
人类诞生的最初——啼哭是美丽的,因为它是语言,它表达了一个新生命健康蓬勃的状态!
语文的学习和修养就等于人类的第二声啼哭人类没有第一声啼哭时,还有医生的帮助。而第二声啼哭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了,只有我们自己才可以让自己的生命蓬勃开放。—池莉《第二声啼哭》
“母语教育,不仅仅是读书识字,还牵涉知识、思维、审美、文化立场”——陈平原
语文有多美?1.梦华录“千帆”二字出自唐代花间派鼻祖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2.一个人登上了北京八达岭长城,不觉感慨道:“啊,长城!”旁边的人以为他诗兴大发了,就很有兴致地等着他的下文,谁知他却说:“咋就这么长!”词汇的贫乏,常常会带来思想情感的苍白
语文有多美?当看到夕阳余晖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哪句话?哇塞,太好看了!VS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语文的外延是生活
3.抗疫物资引经据典,让人拍节赞叹,宛若一阵古风迎面扑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绣袈裟衣缘》据记载,公元八世纪,日本长屋亲王曾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上十六字偈语「jìyǔ」: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鉴真和尚听闻后深受触动,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我们不见彼此,但我们心意相通。其他语言与文化无法取代这份意境与魅力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唐·韦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历史呼应,都是唐朝的典故,都是中日交往史的佳句。诗里都有“明月”,用词上有亲近感。一船明月一帆风有遥祝友人一帆风顺的意思。
王昌龄《送柴侍御》: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两鄕。化用《千字文》中的“同气连枝”写作小诗: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谁说我们没衣服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如何学语文?今人读书如投资,都希望收益最大化。这一思路,不适合语文学习。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可走,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是必须。《东坡志林》里提到,有人问欧阳修怎么写文章,他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指挥家大赛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却发现了不和谐的音符。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背起行囊—自信
背起行囊—勇气一个灰心丧气的青年人,因科举没考上,便颓废不堪,整天关在屋子里抱头痛哭。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心长地说:“假如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年青人喃喃:“往下跑。”老者仰头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应该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说完便而去。
背起行囊—习惯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4.1.2 人的生殖 课件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pptx
- 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 7.2.2 一年分三季 宗教与社会 人口与经济课件-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pptx
-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七年级下册生物课件(人教版).pptx
- 24.4 家居环境与健康-八年级生物下册课件(北师大版).pptx
- 4.6.4激素调节课件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pptx
- 24.3 关注城市环境- 八年级生物下册课件(北师大版).pptx
- 4.1.3 青春期 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pptx
-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 第二章 第7讲 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ptx
-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课件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