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胃有两口、两壁、两缘和四部。胃的分部(掌握)两口:入口为食管与胃相续处,称为贲门;出口为胃与十二指肠相续处,称为幽门。两壁:胃前壁朝向前上方;胃后壁朝向后下方。
两缘:上缘称为胃小弯,下缘称为胃大弯。四部:贲门部;自贲门向左上方膨起的部分称为胃底;胃的中间广大部分称为胃体;近于幽门的部分称为幽门部。胃的形态和分部胃小弯胃大弯贲门幽门胃的4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胃底贲门幽门部幽门胃体胃前壁:与肝左叶、膈、腹前壁相邻胃充满到中等程度时,约3/4位于左季肋区,1/4位于腹上区。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左肾上腺胃底:与脾、膈相邻胃的位置(掌握)胃壁的构造(一般了解)胃粘膜呈淡红色,在胃空虚时粘膜有许多皱襞,充盈时,则皱襞减少或展平。胃的肌层发达,由外纵、中环和内斜共三层平滑肌构成。在幽门处,胃的环行肌特别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粘膜在此处形成环形皱襞称为幽门瓣,具有防止肠内容物逆流入胃的作用。0102小肠概述:
为消化管中最长而弯曲的一段,全长约为5~7m,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最重要部位(超重病人可手术缩短小肠)。小肠由上至下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三部分。第五节小肠为小肠的起始段,全长约25~30cm,相当于十二个横指并列的距离。上端起于幽门,下端与空肠连续。十二指肠呈“C”字形包绕胰头,可分为四部:①上部②降部③水平部④升部。十二指肠(掌握位置和形态) 1.上部
上部甚短,活动性较大,粘膜光滑无环形皱襞,又称为球部,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此部。 2.降部
在降部肠腔壁上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胆汁和胰液由此流入十二指肠内。 从中切牙至十二指肠大乳头的距离,约为75cm,可作插放十二指肠引流管深度的参考。 3.水平部
4.升部
由十二指肠悬肌(Treitz韧带)固定在腹后壁,这是确认空肠起点的重要标志。(一)上部:十二指肠球(二)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三)水平部(四)升部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十二指肠(一般了解)上部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水平部升部空肠胰管空肠和回肠迂曲回旋,盘绕在腹腔中部和下部,其周围被结肠包围。空肠上端起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回肠下端与大肠的盲肠连续。空肠与回肠之间无明显界限。空肠约占空、回肠的上2/5;回肠约占空、回肠的下3/5。空、回肠的表面都被有腹膜,并借腹膜形成的小肠系膜将其固定于腹后壁,故活动范围较大。空肠和回肠的位置(掌握)二、空肠与回肠空肠和回肠的形态特点(一般了解)01空肠和回肠的粘膜具有许多环状皱襞和绒毛,以增加小肠粘膜的面积,有利于营养物的吸收。02粘膜内的淋巴滤泡可分为孤立淋巴滤泡和集合淋巴滤泡。集合淋巴滤泡是由孤立淋巴滤泡汇集而成。03这些淋巴组织在小肠壁内是防御装置,肠伤寒时细菌常侵犯回肠集合淋巴滤泡,发生粘膜溃疡、坏死,有时可引起肠出血或肠穿孔。04区别空肠回肠位置左腰区,脐区脐区,右髂区,下腹区长度近侧2/5远侧3/5外观粗,粉红,血管多细,粉灰,血管少淋巴滤泡孤立集合血管弓级数较少级数较多回肠(内面观)空肠(内面观)环状襞孤立淋巴滤泡集合淋巴滤泡大肠长约1.5m,在空、回肠的周围形成一个方框。根据大肠的位置和特点,分为盲肠和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大肠在外形上与小肠有明显的不同,一般大肠口径较粗,肠壁较薄。盲肠和结肠还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在肠表面,沿着肠纵轴有结肠带,由肠壁纵行肌增厚形成;②肠壁上的横沟隔成囊状的结肠袋;③浆膜下脂肪聚集,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脂肪突,称为肠脂垂。这三个特征可作为识别结肠和盲肠的标志。第六节大肠(掌握组成和大致结构)结肠特点: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分为5部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横结肠空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