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高中文言文“以虚现实”阅读方法.pdf

浅谈高中文言文“以虚现实”阅读方法.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高中文言文“以虚现实”阅读方法

吕雪丽

摘要:高中语文课标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诵读浅

显的文言文,理解文章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考试

大纲》要求:理解常见120个文言实词与18个文言虚词在

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

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

者、之。文言文教学是以翻译为基础,高中生必须熟知课文

实词、虚词,这也是做好文言文阅读的关键。文言文课堂教

学往往侧重学生对大量实词的识记和积累,却经常忽略虚词

及其作用。在高中生认知虚词及其作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

学生灵活运用“以虚现实”的阅读方法,对于掌握学生文言

知识技能及提高文言文理论水平,大有裨益。

关键词:文言文以虚现实阅读方法

文言文教学是以翻译为基础,高中生必须熟知课文实

词、虚词,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文言文课堂教

学往往侧重学生对大量实词的识记和积累,却经常忽略虚词

及其作用。学生对于虚词的认知、积累需要通过背诵,熟读

一定数目的文言文篇目作为基础,逐渐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

感。

一、积累、认知虚词及其作用、意义。

虚词的用法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需要

学生背诵一定篇目的文言文,培养文言文语感,了解虚词的

基本用法及其意义,并形成虚词的知识系统。师生通过具体

课例,推断虚词用法和意义。选择虚词作为理解作者情感态

度和思想价值的突破点,通过情景揣摩、句式分析、实词趋

向、音节辅助等各种方式锻炼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为学生文言文阅读提供崭新的视角。虚词的意义、作用主要

从句意推断、语法结构、表情达意、抒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

析总结,提高学生对传统语言文字的深刻认知和传统文化的

传承力度。

二、释义“以虚现实”阅读方法。

高中文言文“以虚现实”阅读方法的“虚”是特指文言

虚词,有些虚词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实际的意义。常见文言虚

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

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虚词种类有副词,介词、

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现实”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虚词在一定程度上有实

际意义,只是句子中表现的强弱不同。另一方面名义上作为

虚词,但在句子中却有实际用法。虚词作为文言句子语言单

位,充当句子结构,协助实词理解文言句意。虚词陪衬实词,

在句子中表情达意,传递作者的情感态度。同时,虚词在结

构上具有调节句子节奏作用,使句子富有音韵美。

三、文言文“以虚现实”阅读方法总结。

文言文阅读以翻译为基础,一般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疏通文意,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

篇”的原则,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做好全篇文段内容

概括和分析及把握好作者的思想情感。

翻译中文言实词可以采用词性法,文言虚词可以采用代

入法,“以虚现实”是指教师引导学生系统认知文言虚词,

归纳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意义,发挥联想想象,触类旁通,

进行虚词知识拓展,掌握虚词“以虚现实”阅读技巧。“以

虚现实”阅读方法主要包含句意分析法、带入筛选法、上下

文断句法、交换理解法、结构推断法、标志确认法。师生通

过运用“以虚现实”阅读方法,翻译文句,疏通文意,把握

情感,增强文言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师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以虚现实”阅读方法具体运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已学过的文

言文经典篇目,课堂上共同分析、探讨虚词的作用,并进行

“以虚现实”阅读方法分类归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

生根据“以虚现实”方法进行模仿、尝试、学习并运用。

1、句意分析法

指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如葛

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中,有这样一句话,“附而

锯其舵”,与“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孔雀东南飞》)

句中都有一个“而”字,其用法是不是一样呢?前句是连接

“附”和“锯其舵”,二者的顺序有承接,先埋伏后锯舵;

后句“不迎而自归”中,“而”连接的是“不迎”与“自归”,

意为“没去接,却回来了”,因此“而”是表转折。

2、上下文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就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

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如上面题目中有“妻

泣而从之”一句,其

文档评论(0)

风中路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习资料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