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PAGE1—
高三年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艺术手法+整题)(教师版)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读史
毛泽东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1.用诗歌鉴赏思路的方法,鉴赏“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这是写人类历史开始由原始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这是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但残酷的阶级斗争也就从此开始。“铜铁”两个字,标志着两个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铜指铜器时代的奴隶社会,铁指铁器时代的封建社会。冶炼术是个了不起的发明,“铜铁炉中翻火焰”正是写的这一壮丽场景,使我们不禁联想起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诗句。“为问”犹请问,诗词中常用。“猜得”犹猜中,谓作出结论。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五个字,飘然而来,词人用以写人类的从无到有,风调尤觉十分相称,应是词人的得意之笔。
B.“几个石头磨过”,就把整个石器时代纳入六字之中;“小儿时节”,巧用借代,代指人类的童年时期。(B【解析】“巧用借代,代指人类的童年时期”鉴赏有误,诗人用“小儿时节”比喻人类的童年时期,因此诗人采用的手法是比喻,而不是借代。)
C.下片一句“一篇读罢头飞雪”中的“头飞雪”艺术性地浓缩了诗人从少年到老年一直潜心读史的情形。
D.“有多少风流人物”一句词人虽在发问,但意思却是所谓正统史书上所赞誉的风流人物都是伪风流人物。
3.词的最后一句“歌未竟,东方白”,富含意蕴,请简要赏析。
答:①最后二句,诗人沉浸在吟咏历史的情景中,歌声意犹未竟。诗人终于拨开历史的迷雾,剔除了伪英雄,找到了真英雄时,不觉已是东方曙色初露了。②“东方白”一句,一语双关,既指诗人吟咏此诗直到天亮,也喻指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历史谱写了新篇章,犹如旭日东升,势必光华万丈。(答案1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李煜〔五代〕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宫娥。
4.用诗歌鉴赏思路的方法,鉴赏“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这三句是说,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宫中危楼高阁,栖凤盘龙,上迫云霄;御园内遍布名花奇树、草木葳蕤,烟聚萝缠,一派豪华浓艳的景象。据宋人笔记中载,南唐宫中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外种梅花;梁栋、窗壁、柱栱、阶砌等都作隔筩,密插杂花,可见其豪奢。所以此词的上片可视为实录,而且写得词意沉雄,气象宏大,与当时盛行于词坛的花间派词风格迥异,已开后来宋人豪放一路。上片结拍:“几曾识干戈?”顺着前面豪华安逸的宫廷生活而来,峰回路转,承上启下,生出下片屈为臣虏的情景,转折之妙全在于自然流走,绝无拗折痕迹。
5.下列各项填入李煜词中的方框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临B.对C.哭D.诉
(B【解析】词最后三句,李煜说最使他记得的是慌张的辞别宗庙的时候,宫中的乐工还吹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娥们垂泪而已。因此从意境的角度上,方框处应填“对”。)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两句词人拉开了时空轴线,极力渲染了南唐历史的悠久和疆域的辽阔。
(A【解析】A项“极力渲染了南唐历史的悠久和疆域的辽阔”表述有误。“四十年来家国”也就是南唐的历史只有四十年,不能说是悠久;“三千里地山河”,南唐偏安一隅,这是词人的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不能说疆域辽阔。)
B.词人化用“沈腰”“潘鬓”这两个典故,极力写出他被虏到汴京后的辛酸写照。
C.下片后三句词人表达了此时笙歌已不复能给人带来欢乐,却加深了别离的悲凉。
D.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
7.这首词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请加以赏析。
答:①内容上,承上启下,两词顺着前面豪华安逸的宫廷生活而来,峰回路转,承上启下,生出下片屈为臣虏的情景,转折之妙全在于自然流走,绝无拗折痕迹。②情感上,先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再以阶下囚的身份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语文新课堂名师团队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高中语文教学辅导,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试卷命制等业务,团队专注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分析,我们的目标是“成就梦想,博闻实现”,团队名师竭诚为您服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