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苏教版离骚品读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选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离骚》进行品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离骚》的背景介绍、诗句解析、意象分析以及作者情感的把握。具体涉及到的章节有第一章至第五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离骚》,使学生了解屈原的生活背景,理解《离骚》的创作动机。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通过学习《离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理解《离骚》中的意象和寓意,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难点:对《离骚》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以及将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学具:教材《离骚》、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以屈原的生平事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屈原及《离骚》的背景。
2.诗句解析:逐句解析《离骚》中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3.意象分析:分析《离骚》中的主要意象,如江、汉、山、林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寓意。
4.作者情感把握:通过诗句解析和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5.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离骚》中的意象,创作一首小诗,锻炼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6.板书设计:板书主要涵盖诗句解析、意象分析和作者情感变化等内容。
7.作业设计:
(2)请学生分析《离骚》中作者情感的变化,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感受。
(3)背诵《离骚》前五章。
8.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离骚》中汲取智慧,联系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离骚》诗句解析、意象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等。以关键词和脉络图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
答案:如江、汉代表流逝的时光,山、林代表坚韧的意志等。
2.分析《离骚》中作者情感的变化,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感受。
答案:作者情感从忧国忧民到自我放逐,表现了其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爱,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背诵《离骚》前五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离骚》的背景、诗句、意象和作者情感,提高文学素养。同时,引导学生从《离骚》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诗句解析
《离骚》是屈原在战国时期所作,它融合了哲学、政治、道德、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展现了屈原高尚的品德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诗句解析是理解《离骚》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诗句中包含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特殊的句式,如“离骚”一词,古义为“离别的忧愁”,现义为“忧愁烦恼”。句式方面,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采用了倒装句式,表达了作者对君王的忠诚和热爱。
2.诗句寓意和意象的把握:《离骚》诗句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江、汉、山、林”等,既有自然景观,也有寓意深刻的象征。如“江汉”代表了流逝的时光,寓意着人生的短暂;“山林”则象征着坚韧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二、作者情感把握
《离骚》中,屈原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和君王的忠诚与热爱,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失意和苦闷。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忧国忧民的情怀:从诗歌的开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可以看出,屈原对自己的身世和家族背景感到自豪。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屈原的情感逐渐转向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屈原对人民生活困苦的同情。
2.自我放逐的苦闷:在政治斗争中,屈原因为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遭到了贵族势力的排挤和打压,最终被流放。这种失意和苦闷在诗歌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吾令帝阍开关,倚阊阖而望予”和“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三、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屈原及《离骚》的背景。如屈原的出生、家族背景、政治经历以及他的理想和信念等。
2.诗句解析:在讲解诗句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古汉语词汇和句式,如倒装句、通假字等。同时,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寓意。如“江汉”、“山林”等意象的解析。
3.作者情感把握:在讲解作者情感变化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情感词,如“忧”、“哀”、“悔”等,并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屈原的情感变化。如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屈原对人民困苦的同情。
4.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离骚》中的意象进行诗歌创作,如请学生以“江汉”、“山林”等意象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
5.板书设计:板书应涵盖诗句解析、意象分析和作者情感变化等内容,以关键词和脉络图的形式呈现,帮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