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农村人口的生活保障;是城市居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保护耕地的重要性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进一步减少。严格保护耕地,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0102土地用途管制内容1.农业用地管制—农地非农化管制和农地农用内部的管制农用地耕地区非耕地区基本农田一般农田2.非农用地区管制—非农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城市建设用地建成区:城市规划区: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建设规划区内的界限和用地数量乡(镇)村建设用地3.未利用土地管制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增加(万亩)487493602907401511515945减少(万亩)-687-855-1264-2351-1339-3044-4322-1840净增减(万亩)-200-362-662-1444-938-2533-3807-895耕地总面积(亿亩)19.4919.4519.3819.2419.1418.8918.5118.37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合计年均整理复垦60761241611031261452081003125.375开发1561472662772022623213101941242.625农业结构调整27127021246996123494271917239.625土地的供给与需求第二节土地的需求第三节土地的供求平衡第一节土地的供给土地供给就是指可利用土地的供给,即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地的数量。01土地的供给通常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02第一节土地的供给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就叫土地的自然供给,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即后备土地资源。土地的自然供给是相对稳定的,不受任何人为因素或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它是无弹性的。壹贰一、土地的自然供给及其制约因素BDACE适宜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具有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具有一定的交通条件。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土地的自然供给受下列因素的制约:世界土地的自然供给土地自然供给在世界各国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国家和区域土地总面积(千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永久性牧地占土地总面积(%)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全世界130129112625低收入国家39294133216中等收入国家59884102333高收入国家309512421壹中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使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极其有限。贰从热量条件看,大部分地区属中纬度地带,热量条件优越。叁除占土地面积1.2%的寒温带,以及占26.7%的青藏高寒气候带外,其余70%以上的地区农作物生长期的热量条件都较好。(二)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全年日平均气温注10℃稳定期的累积气温,由北到南自2000℃-9500℃,无霜期自120天到全年无霜,从一年一熟到一年三熟。1从雨水条件看:中国东南部受季风影响强烈,气候温暖湿润。2其中,湿润区占32.3%,半湿润区占173%,年降水量在400-2000毫米以上,干燥度不超过1.5,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集中在作物生长期内,有利于作物生长。中国西北部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分别占30.8%和19.2%,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干燥度在13以上。西北部干早、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区占全国总面积的53.8%,但年生物产量仅占全国的9.5%,承载能力为全国的4.3%。这一地区也属于临界地区和越载区。土地的经济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土地经济供给的含义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土地经济供给是有效供给。01土地的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例如,用于农作物生产的土地,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多,其供给弹性较小,而建筑用地的经济供给弹性则较大。02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利用计划土地供给者的行为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扩大土地利用面积提高集约经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