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吴一鹏是改姓为吴吗.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一鹏是改姓为吴吗

吴一鹏是改姓为吴吗

(读史质疑之一)

吴一鹏故居玉涵堂在苏州山塘街通贵桥南,俗称阁老厅。几经沧桑,到清道光年间已改为戏院,所谓“阁老厅高作戏场”,解放前归安徽茶商王某所有。现分四路,建筑面积6000平米,但大多为清代和民国年间的,只有第二路的第三进才是真正明代遗构玉涵堂。其面阔三间,进深六檩,青石柱础,两侧山墙勒脚为水纹砖雕,但大部被过度的装修掩没了。厅前门楼砖雕为“状元游街”图。

吴一鹏,字南夫,号白楼,居住山塘,明弘治六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受排挤,出为南京吏部尚书。《明史》中《吴一鹏传》只记载了他卷入“大礼仪”之争的过程。正德皇帝死后无子,朱厚熜由藩王做了皇帝后,年号嘉靖,他定要叫已死的生身父亲也封为皇帝,入太庙享祭祀。现在我们觉得这是皇帝的家事,关自己什么事,但当时就有一班迂腐的大臣誓死抗争,认为不合礼法,结果下狱134人,廷杖打死16人,才遂渐平定。吴一鹏也是反对派,因再三下旨被派去湖北钟祥迎回皇帝父亲的牌位,才幸免更深地卷入而受罚。

现在一进入玉涵堂,导游就介绍吴一鹏身世,说他是常熟籍工部侍郎徐恪与婢女赵氏的私生子,赵氏怀孕后又被赶到苏州,胡乱配给了一个穷人。后来生下个儿子,在报名读书时,母亲说儿子姓吴(苏州属吴地)。吴一鹏做了京官,徐家来联络感情,被他严辞拒绝,宁可不要货真价实的徐姓,却坚用不着边际的吴姓,自称“我是苏州的儿子!”还把赵氏抬高到|“明代江南贤母”的地位。这来源于现在的学者撰文,导游就把这当成史料,不断传播。

恕我浅薄,我所知的这则轶事,最初来源于康熙间《常熟县志》中的“杂录”:“吴一鹏文端公(文端是他的谥号)科第隶予邑,学坊、学志、邑乘(地方志)俱载,试以询人,人俱茫然。传者曰:文端实徐少司空(指徐恪,少司空即工部侍郎)子,其母微(身世下等),怀胎后以付阮姓者,移居吴门。文端丱角(儿童扎束双角状)时,司空(徐恪)曾便道过之,畀(送)数金为笔墨资。司空殁,文端意执丧,诸兄峻拒(严厉拒绝),俟葬毕,诣墓上衰絰(披麻戴孝)致祭,哭甚哀,遂焚凶服(丧服),因以吴(吴地)为姓。”

吴一鹏籍贯是常熟,所以他的科第名额在常熟,而他住在苏州,所以常熟人就不熟悉他了。这里记载的“传者曰”,显然是种谣传。岂能为了割断血缘,热爱苏州,就随便改个姓,这不管在从前的宗法社会还是在现代,都是大逆不道、数典忘祖,决不允许的。再说当时科举考试对身份是非常严格的,不但要填写姓名、籍贯、年岁、还要填写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存殁、已仕、未仕的履历。即使是过继的,还要兼写本生三代,并要同考五人互为作保,或者由本县认保廪生来保结,确保他无冒籍、匿丧、顶替、假冒姓名。

如果吴一鹏改姓为吴,那考试时怎么填他的祖宗三代的名字。如果发现他造假,被人弹劾一本,不但割掉功名,至少也要身陷囹圄。固然,从前编家谱有选一个古代的名人,认为先祖,中间断了许多代,再续下去的先例,但要胡编乱造自己祖宗三代的名字,是决不可能的。

这“杂录”中说是徐恪死后,因弟兄不认他的身份,他才以吴地为姓。徐恪死于弘治十一年(1498),而吴一鹏中进士是弘治六年(1493),试问他是怎么填的姓氏,姓徐还是姓阮?这学者也许发现了这一纰漏,撰文说是母亲赵氏在他八岁入塾时给他改的姓,这是臆造。再说吴一鹏的生母是司氏,赵氏只是继母。

那么吴一鹏祖宗三代叫什么名呢?比他小十岁的文徵明为吴一鹏撰写墓志铭,就提到他父亲叫吴行,母亲司氏,继母赵氏。(见《四库全书》集部六,载文徵明《甫田集》卷三十二)。

另外还有明代焦竑的《献徵录》卷二十七,第1155页有《南京吏部尚书白楼吴公一鹏传》,更写清楚他祖宗三代:曾祖父叫吴敬、祖父叫吴琮、父亲叫吴行。(此书上海书店1986出版)

由此可见,吴一鹏本来就姓吴,根本就不是传说中的私生子,后来改姓吴的。

至于康熙《常熟县志》的编者其实可能也并不相信那段传闻的真实性,如果你去翻阅一下这县志“杂录“中,竟全是些鬼神荒诞轶事,没有一件是可信的。康熙《常熟县志》可到苏州图书馆三楼查阅。后来同治《苏州府志》、《虎阜志》不加勘察,也把这荒诞事收录进去了。为满足游客对名人介绍要有故事趣味,现在经过学者凭臆想撰文和导游的传播,一派胡言不断蔓延,甚至许多文人也相信这件事。

吴一鹏在苏州其他地方有没有遗迹呢?有!虎丘断梁殿前东侧墙上嵌有明代重修山塘街的捐修碑姓名,修山塘桥到白姆桥一段,共捐银94两多,吴一鹏捐奉银五两。

还有一处,在虎丘佛殿后的五贤堂墙上嵌有他书写的三首七律,欧体。落款是“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知制诰、经筵国史馆、延陵吴一鹏书。”延陵是《郡望百家姓》上吴姓的发源地,今丹阳一带。他并没写常熟或吴门、吴郡。

文档评论(0)

movi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喜欢分享的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