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黄黄帝帝内内经经》》在在线线阅阅读读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统医学四⼤经典
著作之⼀(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
定有深远的影响。此书相是黄帝与岐伯、雷公、伯⾼、俞跗、少师、⿁臾区、少俞等多位⼤⾂
讨论医学的记述,在四库全书中为⼦部医家类。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
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黄帝帝内内经经·素素问问》》
1.上古天真论【译⽂】
2.四⽓调神⼤论【译⽂】
3.⽣⽓通天论【译⽂】
4.⾦匮真⾔论【译⽂】
5.阴阳应象⼤论【译⽂】
6.阴阳离合论【译⽂】
7.阴阳别论【译⽂】
8.灵兰秘典论【译⽂】
9.六节藏象论【译⽂】
10.五藏⽣成【译⽂】
11.五藏别论【译⽂】
12.异法⽅宜论【译⽂】
13.移精变⽓论【译⽂】
14.汤液醪醴论【译⽂】
15.⽟版论要【译⽂】
16.诊要经终论【译⽂】
17.脉要精微论【译⽂】
18.平⼈⽓象论【译⽂】
19.⽟机真藏论【译⽂】
20.三部九候论【译⽂】
21.经脉别论【译⽂】
22.藏⽓法时论【译⽂】
23.宣明五⽓【译⽂】
24.宝命全形论【译⽂】
25.⼋正神明论【译⽂】
26.离合真邪论【译⽂】
27.通评虚实论【译⽂】
28.太阴阳明论【译⽂】
29.阳明脉解【译⽂】
30.热论【译⽂】
31.刺热【译⽂】
32.评热病论【译⽂】
33.逆调论【译⽂】
34.疟论【译⽂】
35.刺疟【译⽂】
36.⽓厥论【译⽂】
37.咳论【译⽂】
38.举痛论【译⽂】
39.腹中论【译⽂】
40.刺腰痛【译⽂】
41.刺腰痛【译⽂】
42.风论【译⽂】
43.痹论【译⽂】
44.痿论【译⽂】
45.厥论【译⽂】
46.病能论【译⽂】
47.奇病论【译⽂】
48.⼤奇论【译⽂】
49.脉解【译⽂】
50.刺要论【译⽂】
51.刺齐论【译⽂】
52.刺禁论【译⽂】
53.刺志论【译⽂】
54.针解【译⽂】
55.长刺节论【译⽂】
56.⽪部论【译⽂】
57.经络论【译⽂】
58.⽓⽳论【译⽂】
59.⽓府论【译⽂】
60.⾻空论【译⽂】
61.⽔热⽳论【译⽂】
62.调经论【译⽂】
63.缪刺论【译⽂】
64.四时刺逆从论【译⽂】
65.标本病论【译⽂】
66.天元纪⼤论【译⽂】
67.五运⾏⼤论【译⽂】
68.六微旨⼤论【译⽂】
69.⽓交变⼤论【译⽂】
70.五常政⼤论【译⽂】
71.六元正纪⼤论【译⽂】
72.刺法论【译⽂】
73.本病论【译⽂】
74.⾄真要⼤论【译⽂】
75.著⾄教论【译⽂】
76.⽰从容论【译⽂】
77.疏五过论【译⽂】
78.徵四失论【译⽂】
79.阴阳类论【译⽂】
80.⽅盛衰论【译⽂】
81.解精微论【译⽂】
《《黄黄帝帝内内经经·灵灵枢枢》》
1.九针⼗⼆原【译⽂】
2.本输【译⽂】
3.针解【译⽂】
4.邪⽓藏府病形【译⽂】
5.根结【译⽂】
6.寿天刚柔【译⽂】
7.官针【译⽂】
8.本神【译⽂】
9.终始【译⽂】
10.经脉【译⽂】
11.经别【译⽂】
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