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1.pdfVIP

2025年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1.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1.形成信息化课程理念

这也就是形成信息化课程哲学,这样的哲学包括一般的理念和个性化的理

念两个部分,个性化部分具有地方和学校甚至开发者的特征。信息化课程

理念有社会、个人、知识和自然等资源,其中信息文化哲学、学习心理学、

信息技术以及生态主义是主要资源。

2.研制信息化课程目标

信息化课程目标,是以当代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基础,以社会、个人、知识

和自然发展需要为资源并突出信息文化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学习结果及其规

格的基本标准。在我国,至今缺乏一套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操作性的教

育目标分类体系,严重地制约着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的研制。这需要我们

一方面投人力量建构我国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另一方面在尽可能开发已

有教育目标理论资源基础上,研制信息化课程目标。

3.选择信息化内容

这是指在选择一般文化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信息文化发展方向的信息

技术的精华,重点是突出信息技术与一般文化内容之间关联性的内容。

4.建构信息化课程结构

信息化课程结构有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在形式层面,信息化课程是以学

生学习为本课程,这要求我国信息化课程结构从已有“学科”结构走向“学

习领域”的结构。这也是世界范围课程改革中“结构”重建的新趋势,就

连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都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将课程设置由过去的

“学科”革新为“学习领域”。在实质层面,需要在各个“学习领域”贯

穿信息文化的内容。

5.实现学习经验转化

在我国课程中,一直是“内容”观念占据支配地位,缺乏“经验”的观念。

“内容”被异化为与学习者分离的特殊文化,教育过程被异化为从外部将

“内容”灌输给儿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正在努力建构一种“内容

一经验”观念,通过课程组织新方式,实现从“内容”向“经验”的转化。

“学习经验就是学习者与其能作出反应的环境中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

用。”[7]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内容与学习者的适切性,基于信息技术将内容

整合融入学习环境的各种条件之中,这些条件必须是学习者感兴趣并能作

出反应的。这是我们开发隐蔽课程或教学环境、开发多媒体网络课程以及

组织基于信息技术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

6.创新信息化课程实施活动样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文档评论(0)

159****9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