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案.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01把握修订科学性,确保思想统一

02课程和课标的三个变化

03与新时代融合,描绘育人蓝图

目录

把握修订科学性

确保思想统一

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如何保证思想性、科学性

为保证思想性、科学性,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政治和专业双重把关。

预审组织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进行个人审读、会议预审,进行专业把关;

审议组织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进行审读和正式审议,完成政治和专业双重把关;

审核国家教材委委员审核通过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

审议审核认为新修订的义务

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方向正确、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思想性、学理性、现实性较强,符合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基本特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比较成熟。

1

2

3

二、如何保证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标准思想性

明确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语文课程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历史课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培养要求。

精选学生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

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和普遍性经验等,让学生感受体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细化培养要求充实更新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课程和课标的三个变化

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机制,强化督导。

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

“道德与法治”,改革艺术课程设置,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提前至年级。将劳动、信息科技独立出来。

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

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课程和课标的三个变化

优化了课程设置

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

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增强了指导性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

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

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

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课程和课标的三个变化

与新时代融合

描绘育人蓝图

研制印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对课程教材主要内容进行体系化凝练,分学段、分学科提出教育要求。

明确以“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为主线,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确定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三是结合学科特点。直接有机融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道德

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落实为主,地理、科学、体育与健康等其他课程有机融入。

四是加强政治审核把关。组织国家教材委思想政治审议专家委员会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文本进行专项审核,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纳入义务教育课程。

加强政治

审核把关

结合学

科特点

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

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

跳出学科知识罗列的窠臼,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主干,去除冗余。

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开展跨学科实践,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克服认识与实践“两张皮”现象。

强调素养导向

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

突出实践育人

关注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乐毅淘文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113104600004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