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理危机干预的三原则:从几起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说起.docx

心理危机干预的三原则:从几起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说起.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危机干预的三原则:从几起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说起

适当爱,适当放,适当收

????????——从几起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说起

心理危机分为两大类,一是危机事件引起的群体性集体性心理危机,二是因个人特殊状况导致的突发性、紧急性的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本文主要指后者。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应急、适度、灵活是十分重要的三大注意事项。而在适度的原则中,尤其要注意“适当爱,适当放,适当收”三个原则,如此,方能真正化危机为转机,化转机为机遇。

危机干预,从危机说起——

德兰修女说:“饥饿并不单指没有食物,而是指爱心的渴求;赤身、寒冷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要一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遗弃!”每一个心理危机个案的背后,都是对生命的绝望,对生活的无望,对人生的绝唱!

中国是仅次于冰岛的自杀率高发国家。据调查,在中国,自杀是全人口的第五位死因。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我国每年有28万人死于自杀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其中有13.5万小于17岁的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自杀行为的人并不是绝对性的,自杀意念随时都有可能改变。他认为如果试图自杀者与辅导员有良好的工作关系,那么自杀者的自杀意念增强时,辅导员的介入将发挥更大的效用。自杀者的入院干预可视对方的情况而定,如果自杀者处于极度抑郁的状态、又或其配偶或亲友刚死亡、又或感到非常无望无助等等,这种情况下,安排入院对自杀者会有帮助。学者Fawcett认为较难与人相处及建立关系的个体自杀危机较高,他认为自杀企图是由于人际互动关系中出现矛盾而直接产生,而这种矛盾情况涉及当事人在心理上的一种特有的关联。亲人及重要他人是重要的心理资源,对自杀者的求生意愿是极具影响性的。

心理危机(个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以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则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是对心理咨询师的巨大挑战,与一般心理咨询服务比较,心理危机干预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更科学、更规范。

担任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员有别于一般的心理咨询人员,他应该是综合能力、素质都达到较高水平的咨询师。在专业技术上,心理危机干预需要综合应用教育、评估、心理疏导、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矫正、放松训练、关键事件应激晤谈、个别治疗、快速眼动、催眠等方法。

要求心理危机干预者必须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灾难后的社会心理反应、应激后心理障碍识别、诊断标准等,同时系统接受常用干预技术的技能培训,才能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担任此工作的人员应该更沉着冷静,面对突发问题又能快速反应;同时,干预者应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能够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成长经验应用于各种实际工作。这有助于他们在危机面前表现得成熟、乐观、坚忍、坚强,有助于他们合理配置自己的心理资源,以更好地帮助危机受害者。

虽然心理危机具有紧急性、特殊性,但在进行危机干预的实施操作过程中,却并不崇尚或提倡过度的、全方位的过度干预。“过犹不及”,过度干预可能会导致危机向不好的方向转化,甚至恶化,这是需要进行预防的。因此,在危机干预中,必须讲究三个“适当”原则。

一是,适当爱,防止过度的爱导致承揽过多,从而导致责任泛滥、溢出。

在个人心理危机干预个案中,咨询师/干预者因为危机的紧急性、个案当事人的心理脆弱,特别容易想当然地给予过度的关注和爱。而在一些危机个案中,实际上有些个案只是想要一份适当的关注和爱,而如果咨询师给予的爱和关注过多,就显得不恰当了,可能会导致责任溢出,以致于导致“剥削”个案的心理情绪出现。

来访者小T,主诉因帮男友还债,而欠信用卡等较大数额,造成生活、工作的巨大压力,面临心理崩溃,工作中多次出现情绪低落、哭泣等。该员工男友因工程投资失败向其借款,员工因此从信用卡借贷近100万;目前每月需要还款数额巨大,感觉非常吃力;压力大,失眠、压抑等三个多月,并多次出现自杀了此一生的想法和念头。

在本个案中,咨询师干预时为她进一步澄清个人的责任,在事件中自己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出现这些问题的责任是在自己还是不在自己。当她认识到其实事件的根源不在自己时,她不再自责、消极,并积极应对今后的挑战。

咨询过程中,干预专员给予了来访者充分的理解,表达了集体或团队对她的爱护。

EAP心理干预过程中,对员工的心理进行了辅导,表达了组织各级对员工的关爱,并对借贷、帮助他人等给予了提醒和建议。当她明白了集体的关爱后,专员的角色则退后处理,不再过多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