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pptx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ppt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依法治国,必将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增强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顺利实施,真正做到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公民自觉守法。目录

依法治国,必将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增强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顺利实施,真正做到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公民自觉守法。壹

一、先秦时期的选官:从尊尊亲亲到求贤尚功1、西周至春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经》途径:世官制“选拔”标准:血缘特点:官位世袭、贵族垄断

一、先秦时期的选官:从尊尊亲亲到求贤尚功2、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相比西周发生什么变化?对统治者来说,在这种时代中应如何选拔官员?途径:荐举、战功选拔标准:才能、军功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战国策?燕策二》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史记·赵世家》“(秦孝公)求贤国中。”“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史记·商君列传》

二、秦汉时期的选官1、秦朝的选官制度始皇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苏轼《论养士》“燔诗书而明法令”——《韩非子·和氏》制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标准:守法

二、秦汉时期的选官2、汉朝的选官制度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墓壁画中的举孝廉图途径:察举制选拔标准:品德、才能“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汉书·文帝纪》“(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书·武帝纪》“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光六年》(1)察举制和之前的荐举有何不同?(2)为何汉武帝要求地方重视察举?(3)察举的对象反映了怎样的思想内容?(4)察举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察举制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探究:根据材料分析察举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局限:评价:容易任人唯亲,滋生腐败;选官权被世家大族操纵;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三、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按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部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品。——《通典·选举典》“品”:共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状”:书面鉴定,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之类。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什么?家世、道德、才能?品级

三、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西晋官员段灼对九品中正制度提出了怎样的批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九品中正制实行后期产生了什么问题?

四、科举制度——隋唐初创当时官分清浊:优闲而不负实际责任的为清官,繁剧而处理庶务的为浊官,凡清官多为门阀士族所占,浊官则由庶族寒人担当。结果实际工作多由寒人来办,权力自然转入寒人之手。——王家范《大学中国史》要使更多出身寒门的有才之士进入官僚体系,采取怎样的制度会更好?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五服之内,政决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通典选举》

制举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四、科举制度——隋唐初创常举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最受重视每年举行明经科主要考帖经,旨在检测应试者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主要考经史和时务策,后改以诗赋为主,较能体现应试者的文才学识。当时的高官多出身于进士科,非进士出身者,即便位极人臣,也难享时人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橙子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学高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熟悉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2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