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
PAGE18
网络造谣、传谣行为刑法规制对策研究
目录
TOC\o1-3\h\u10308摘要 1
15230前言 2
17166一、网络造谣、传谣行为概述 2
1361(一)网络造谣行为的定义 2
7588(二)网络造谣行为的特征 3
147301.行为主体的隐蔽性 3
288402.范围广、速度快 3
160103.成本低、门槛低 4
32二、网络造谣、传谣行为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4
27359(一)缺乏完善的罪名体系 4
18577(二)法定刑设置不合理 5
4190(三)侦破难度大 6
9789三、完善网络造谣、传谣行为刑法规制的对策 7
11517(一)增设专属罪名 7
20244(二)调整法定刑设置 8
22389(三)完善侦办程序 8
32081结束语 10
28147参考文献 11
PAGE
PAGE18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谣言也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肆意传播着,并呈现出快速蔓延的趋势。在互联网上流传的谣言不但会对网络环境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消极作用,有着极大的破坏力。在我国刑法法律当中,针对捏造和传播虚假行为的罪行进行了明确规定,并且将网络谣言正式归纳进了刑法的范畴之内。然而,我国刑法在对这方面实施规定时存在比较明显的弊端和不足,通过刑罚不足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司法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不够完善。所以,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对我国刑法法规当中网络谣言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出发指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国刑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从法律的角度出发针对犯罪行为和刑罚制定相应的规定,有着充足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网络传谣;造谣;刑法规制;问题;对策
前言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传统的造谣行为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得到持续升级和发酵,从而形成的一种产物,就叫做网络造谣行为,通过网络技术,谣言会得到飞速传播,并为社会大众带来无法想象的影响。2011年,日本发生8.9级的剧烈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在此期间出现了一种谣言,说是“食盐可以预防辐射”,谣言一出,导致民众疯狂抢购食盐,一直到官方证实纯属谣言,才抑制了民众的疯狂行为。同年,又有不怀好意的人通过微博发布了“多人用带有艾滋病病毒的针管闹市扎人”的谣言,导致各地民众产生恐慌,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的秩序。之所以会发生这些闹剧,都是因为传统的造谣行为和网络技术充分结合,才形成了这种局面。本文最初的研究目的就是从刑法的角度出发,对网络谣言进行有效规范和遏制。在我国范围内,对网络造谣行为进行研究时,不管是研究的时间还是研究的深度,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针对网络造谣行为,我国并未能制定一套充分有效且合理的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起到制约的作用,相比而言,因为网络造谣行为的日益滋生,大大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这种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加上造谣行为不需要耗费任何成本,但是要想完全消除谣言,却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两者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差距。造谣者在传播谣言的过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少之又少,在违反法律之后所有付出的代价又微乎其微,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无法充分体现罪责刑三者之间的充分匹配,所以对网络造谣行为的刑法规制展开深入分析和探讨,有着深远的意义。
网络造谣、传谣行为概述
网络造谣行为的定义
“网络造谣行为”并不是一种规范性的法学概念,而是由学者在传统造谣行为定义的基础上,并充分结合网络传播的特征,从而得到相应的概念。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来说,虽然并未对网络谣言进行明确的规定,但是不管是在法律法规,还是在司法解释当中,都有一定的参考依据。比如,在我国《刑法修正案(九)》当中,就针对网络上传播的虚假时间进行了明确规定。并且是我国《刑法》首次对网络造谣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但是在此之前,我国也发布过相应的司法解释,同时充分借助网络媒介,对造谣行为所引起的相关罪名进行了定义,其中包括利用网络技术,捏造或篡改事实,恶意编造或散布虚假信息等。值得关注的是,在对传统的造谣行为进行规定和制约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法律针对造谣行为进行了定义,造谣的行为往往具备很多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以捏造或篡改事实为主,随后对此进行广泛传播,行为人明明知道是虚假信息,但是他们还是通过自己的主观想法,以故意和间接的形式,对谣言进行传播,这种行为也需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和惩处。所以,在实施网络造谣行为的过程中,除了虚假信息的制造者之外,间接或故意传播谣言的人也需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因为网络空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并且可以对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我国公务员行政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oc
-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我国基层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oc
-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以齐齐哈尔市为例.doc
-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doc
-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我国军队行政管理效率问题研究.doc
-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我国政府诚信缺失的危害、原因及解决对策.doc
-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转型遇到的问题及对策.doc
-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我国政府网站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最近下载
- 教中做做中学学中悟——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论文.docx
- 8 完形填空专练(原卷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考点(仁爱版)).docx
- 金融消费者八大权益.pptx
-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五大题型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教案.pdf VIP
-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碳一化学(全套课件234P).ppt
- 七年级英语阅读理解(20篇附答案).pdf VIP
- (医学课件)耳石症演示课件.pptx
-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图文转换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