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1.pptx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外古诗词诵读

新课导入论诗五首·其二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李白和杜甫

了解诗人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半边,半个月光青衣江出发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指清溪驿,在四川峨眉山附近。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顺流而下。今重庆一带。指住在峨眉山的友人。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清亮的月影。我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离你愈远就愈发思念,恋恋不舍随着小舟去向渝州。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清亮的月影。我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离你愈远就愈发思念,恋恋不舍随着小舟去向渝州。

1.《峨眉山月歌》中连用5个地名极为独特,请你品味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峨眉山月歌》中连用5个地名给人造成空间迅速转换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行船之快,这样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浓浓思念。

2.《峨眉山月歌》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便是“思”,诗人所思为何?请结合全诗内容试着补充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诗人所思是他的友人还有他的故乡。内心独白:夜是如此宁静,陪伴我的只有我的影子。亲爱的友人,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我对你的思念却越来越浓。我故乡的月啊,今夜只是清冷的半个,过了渝州之后就不知何时再见了!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玄宗的弟弟,李范。经常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多次这里指湖南一带。指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想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多次聆听你的乐音。现如今在这风景正一派大好的江南,我竟会在落花时节再遇你这位老相识。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南逢李龟年》中杜甫与李龟年在“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相见时的场景。高墙深院却挡不住华丽优美的音乐声,在达官贵人的殿下堂前,衣着光鲜的乐师李龟年正演奏着歌颂太平盛世的乐章,风光无限。杜甫作为当年的名流骚客,在座席间饮酒赏乐,也沉浸在这种富足与喜悦之中,这样的场景常常上演!

2.《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为何强调“落花时节”,“落花”有哪些含义。“落花”有三层含义:第一层,点明了时间,应是江南的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再次与故人重逢;第二层,“落花”寓意着诗人身世之悲;第三层,“落花”还代表着诗人对之前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再读诗歌,当堂背诵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背诵《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原文及翻译2.完成金牌练习册、分层设计《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部分3.预习剩下的两首诗歌作业布置

新课导入中国古诗词主题咏史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军旅诗闺怨诗送别诗军旅诗指以军队和战争为题材,表现现实的或虚拟的军人形象,战时或日常的生活及其心态的诗词。

知人论世岑参(约715年—770年),江陵人(今湖北荆州),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岑参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757年2月,唐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时未收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之日在凤翔所作。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三读:第一读,读准字音和节奏;第二读,流利准确;第三读,读懂文意。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qiǎng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1.qiáng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壮。程度高:~烈。胜过,优越,好:争~好(hào)胜。有余,略多于某数:~半(超过一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