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思政课”视域下构建校馆协同育人新格局路径探析.docxVIP

“大思政课”视域下构建校馆协同育人新格局路径探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思政课”视域下构建校馆协同育人新格局路径探析

摘要:校馆协同育人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当前,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中的校馆协同育人仍存在顶层设计有待完善、场馆思政资源挖掘及融入程度不高、校馆协同育人形式单一等问题。高校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为校馆协同育人谋篇布局;挖掘整合场馆思政元素,建设思政课“大资源”;强化教师、工作人员双向培训,建好思政课“大师资”;拓展课堂空间,构建思政课“大课堂”;借助数字技术,搭建思政课“大平台”,高质量构建校馆协同育人新格局。

关键词:“大思政课”;协同育人;高校;场馆;校馆协同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发布《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其中指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为高校运用社会资源进行“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在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对2024年教育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重点强调要着力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生态新格局。因此,高校应依托不同主体、丰富资源、多元实践形式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场馆育人是重要的内容。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博物馆总数升至6833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开放率达到94%[1]。由此可见,加强校馆合作,构建校馆协同育人新格局,必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能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构建校馆协同育人新格局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

“大思政课”是高校思政课改革过程中为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形成的思政课新形态。“大思政课”建设突出实践导向,通过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从理念、手段等维度实现思政课的外向性发展,突破传统思政课存在的时空局限、“孤岛化”等困境,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场馆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将其运用于校馆协同育人实践之中,形成校馆共建共享、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是高校进行“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场馆为构建思政课“大课堂”提供丰富文化资源与实践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2]社会中广泛分布着各类场馆,这些场馆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文化、革命传统等思政元素,围绕这些元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良好的熏陶作用。可以说,将场馆资源转化为思政课“大课堂”建设的重要资源,能够为高校思政课提供文化资源与实践空间,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与社会教育同频共振。

一方面,教师深入挖掘场馆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教案、课件、课堂互动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场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发展、科技发展等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马克思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思政“大课堂”的教学多为实践性教学,通过参观学习、调查研究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的社会环境中体验、验证和运用理论,由此增强理论的生命力和说服力。面向大中小学生开放的各类场馆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有利于学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通。如广西高校组织开展百色起义纪念馆参观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深刻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些场馆拓展了传统的思政课堂,使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交互作用,提升了思政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更好地实现思政课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目标。

(二)场馆为搭建思政课“大平台”发挥强大的资源聚合功效

“大思政课”建设需要打破时空局限及思维限制,凝聚多方力量、融汇各种资源,建成一个内涵深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平台”,实现思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场馆作为一个开放性平台枢纽,具备显著的资源聚合功效,这种功效能够推动思政课在融通多种资源和平台中建成‘大平台’”[4]。首先,社会上的场馆属于公共资源,具有共享性。为了充分发挥场馆的教育作用,可以联合大中小学建设校馆育人资源,搭建思政课“大平台”。其次,场馆作为全媒体传播阵地,具有较强的传播功能,可以此为媒介,开展“红色家书我来读”“红歌嘹亮”“今天我是志愿者”等活动,构建“互联网+思政课堂”的传播矩阵,建成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思政课平台。

(三)场馆为建好思政课“大师资”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办好“大思政课”所需要的“大师资”,不能仅限于学校里的思政课教师,还要包括社会上的具备高尚道德情操、扎实理论学识和宽广视野的人才,高校应将这些人才吸纳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来。各个场馆都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